【張國立專欄】愛上漁港和魚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年輕時每回坐巴士經過靠海的公路都會情不自禁看著海,目不轉睛地看。

看過一本韓國小說《炸醬麵》,故事中的男孩住在海邊,說他母親每天將洗好的衣服曬在地平線上。那是種多麼自由,與自然結合的生活畫面。  

為了海,得走向海,而大部分的海被小村子與公路隔開,就這樣我得先穿過村子才能到海邊。  

村子的房子大多殘破,有的廢棄多年,牆壁長出草,屋頂冒出樹,偶爾一輛機車衝出來,啊,原來這裡仍然住著人。  

於是腳泡進海水,原來不論海岸多麼扭曲,海永遠如此從容自在。  

如果海上有座島更好,看見雲聚在島的山頂,像戴了帽子。如果海上有艘船也不錯,看船悠閒又優雅地在地平線散步。如果幾隻海鳥掠過海面,心情會隨之飄得很遠。海是種限制,也是種期盼的自由感。  

一找到路便往海邊去,有時遇到小漁港,聞到鹹鹹的氣味,聽到漁船噗噗噗的引擎聲。  

有些漁港於中午前後拍賣漁獲,漁民從船上搬下各種魚蝦分門別類裝進塑膠桶擺在碼頭邊的水泥地面,特別的、不易分類的則免了桶子,直接放在地面。  小漁港,像宜蘭的大溪漁港,大約半個小時即結束拍賣,那時我會向買到魚的人打商量能不能賣給我一兩尾,然後帶回家對老婆說,有新鮮的魚囉。  

小漁港的防波堤總有釣客,我走去偷看他們的釣箱,也一樣,能不能賣我一兩尾,假裝是我釣的,回到家對老婆說,有新鮮的魚囉。  

「有新鮮的魚囉」必有其場景,冒著熱氣的廚房、鍋鏟聲,一名老男人腳翹在餐桌一角捧著酒杯。  

最興奮的莫過於看到不知名的魚,最終當然不外乎烤或蒸,期待不同。 偏愛蒸的魚,市場賣魚的朋友曾告訴我,新鮮的當然蒸,不新鮮的烤,再不新鮮的紅燒。我問更不新鮮的呢?他瞪我:餵貓。  

愛吃魚的我應該養頭貓。  

搬到海邊住了十年,秋天一過,天氣變化得難以想像,別說黃金落日、海天一體,光是風就夠嗆人,不過冷濕的海邊有另一種氣氛,剛進十二月,北方濃霧悄悄到來,一個晚上或一個下午,看著霧從海上向陸地接近,慢慢吞噬眼前的房子和天線。  

要是一個人在家,我習慣接近傍時開車到二十分鐘距離的漁港,找賣海鮮的阿豐,一條魚,一個人。  

他懂,挑條差不多的魚交給餐廳蒸了,上面鋪滿切細的蔥薑,澆了些許醬油,再點個青菜,一碗飯,吃得滿足。  

老婆知道後不是很高興地說:  

「蠻會過日子嘛。」  

想回她,不然咧。當然不會回這種不討人喜歡的話,會說愛吃魚。  

愛魚和老媽有關係,她常說吃魚會聰明,一如她以前說吃紅蘿蔔眼睛好,我啃紅蘿蔔,搶魚吃。  

吃魚有順序,最好的部分是眼袋,嫩又完整,筷子一挑就出來。小時候說是魚眼睛,眼睛的膠質多,不過論好吃,指的是眼袋。請客吃飯,眼袋要歸主客表達他的尊貴。  

其次是魚鰭附近那一塊,少刺,肉較滑又靭。從小魚鰭一定我的,大塊魚背肉歸老姐。  

再來是魚肚子,肥且油,也沒有刺,和白飯拌在一起最佳。很多人不吃肚子和鰭,我有耐心,我等,大家下完筷子,我不客氣,筷子一畫,鰭和肚就進了我飯碗。誰賺到,誰賠了,無法計較。  

最後是魚頭,不愛啃魚骨的人更多,因而我霸占魚頭的成功機率極高。吃魚頭得用挑的、吸的,尤其不能放過魚頭上的魚皮。  

這樣一條魚被分食光了,其中的秘密是……膠質幾乎全進了我肚皮。  

嘿嘿,嘿嘿嘿嘿。  

近年海洋中的魚類減少,我發現飼養的石斑也不差,每次一人進漁港大多一尾龍虎斑。 年輕二十年,我能將整條魚吃完再把骨頭拼回去,雖不能一絲一毫不差,至少百分之八十吧。  

老婆的黃魚燒豆腐是一絕,不講究野生黃魚,飼養的也不錯,因為這道菜最好吃的不在魚,在豆腐。  

吃魚,刺多,談不上揖讓而升退而飲之類的禮節,不必假掰拿刀叉,筷子是最佳利器。曾經在義大利阿瑪菲海岸的餐廳吃了一尾忘記名字的魚,一本書的大小,蒸的,加了橄欖油。我掏出筷子聚精會神從魚鰭吃到魚頭,再以麵包沾湯汁。赫,抬起頭時,整個餐廳寂靜無聲,他們以為遇到貓了。  

年輕時窮苦,單身吃飯重點也在魚,進超市買條便宜鱸魚,回家清理乾淨,鋪上薑、蔥,滴幾滴醬油,用錫箔紙包了進小烤箱。  

有時忘了買蔥薑,沒關係,家裡有什麼香料隨意加,百里香啦迷迭香啦,卯起來往魚身上灑,因為沒滴醬油,就得抹點鹽,也用錫箔紙包了烤,吃前擠點檸檬更好。  

錫箔紙包住的關係,湯汁跑不掉,用來泡飯又是另一種美味。  

愛吃魚變聰明沒,無法確定,不過使我和海更親近。  

日本詩人三好達治(1900—1964)寫過一首詩,大意是:  

漢字裡母親(母)在海裡,法文則是海(mer)在母親(mere)裡。  

頂著穿過窗縫的冷風,吃著剛上桌的魚,想念母親。

Author

  • 現為自由作家。輔大日文系畢業,曾任時報周刊兼總編輯,筆觸與題材多變,除了自身創作之外,也與妻子前知名主播趙薇合著多本遊記。以豐富的經歷及大叔的犀利,笑看人生百態。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