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均 從街頭到奧運殿堂的霹靂舞推手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源自於嘻哈文化的霹靂舞(Breaking)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次文化,但隨著時代演進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型態,更成為一項新興運動,於2024年巴黎奧運正式被列為競賽項目。霹靂舞從街頭到奧運殿堂,背後有一個台灣人,他不僅僅是幕後推手,更是主席團成員、奧運霹靂舞顧問以及巴黎奧運霹靂舞項目的總負責人,他就是陳柏均。這個曾經漫無目標的問題少年,經過了30年,包括他自己,誰也沒料到他竟會帶著霹靂舞走上國際最高的運動殿堂,霹靂舞和陳柏均,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很難想像,源自於歐美的霹靂舞竟然在「移植」台灣之後,成長茁壯進而大爆發,陳柏均正式點燃火種的人。那年11歲的他是個不太愛念書的孩子,因父親贈送的一捲錄音帶《跳》而愛上舞蹈,跟著鄰居大哥哥一起學跳街舞,只覺得這樣很酷、很帥。上了高中之後,進入熱舞社,開始學著怎麼穿衣服、買什麼鞋子、聽什麼音樂;17歲時創了HRC舞蹈工作室;2006年,那年他大二,身為創辦人的他不希望HRC就此消失,一邊靠著設計接案和集資,一邊接下營運重擔,一切都只因為「責任」二字,而他最新的責任,是為全世界的霹靂舞和和舞者們開闢嶄新的一條路。

這可是個重責大任,就像陳柏均引用《蜘蛛人》電影中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霹靂舞已正式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的競賽項目之一,陳柏均正是霹靂舞項目的主要負責人(Head of Breaking Division)。不過,萬事起頭難,「就是因為奧會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做,才找上我們這些專家,才不會扭曲這項運動。」他說,霹靂舞畢竟誕生於街頭,即便進入奧運殿堂,還是要保有原汁原味的精神,但要如何取得平衡,是個重要課題。「我近期大多數時間都在國外工作,有一百多個單項協會要盯,要制定、修改規則,監督、遴選裁判,不只是為了明年的奧運,甚至是之後的比賽。」剛從杭州亞運回來的他立刻又馬不停蹄地飛往瑞士參加活動,除了眾多繁雜的事情與跨部會、跨文化溝通,陳柏均認為最難處理的是人際關係。「如果有可能搞砸,全都是因為人際關係,這也是最有挑戰性的地方。」尤其要面對各種攻訐、抹黑、流言蜚語或搬弄是非,甚至是移花接木的對話紀錄。「我自己擔任過兩家公司的執行長,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把夢想實踐出來。」

陳柏均有很多個頭銜:HRC創辦人/藝術總監、WDSF全球奧運霹靂舞負責人/主席團成員/國際裁判、跳舞教學程式《Swipe》創辦人等,其中一項是Taipei Bboy City世界街舞大賽的創辦人。這項大賽正是他日後與奧運接軌的契機,「2017年,霹靂舞被納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的青年奧運,世界運動舞蹈總會(WDSF)選了三場賽事作為資格賽,而Taipei Bboy City是亞洲和大洋洲的資格賽,因此和WDSF有了工作上的關係,也為霹靂舞成為巴黎奧運正式競賽項目鋪路。」當霹靂舞成為奧運的項目之一,其過往屬於街頭的負面標籤與刻板印象就一一破除。「現在的街舞和霹靂舞已經不能歸為次文化了,更不是壞小孩的活動。」陳柏均說進入奧運是個關鍵點,在體育、娛樂和藝術上,都有不一樣的成就,成為一種才華。同時,也開始引起政府的注意和企業的贊助。「我一直都認為這是個產業,只是這產業鏈會怎麼發展,供需關係還不夠成熟。」陳柏均認為,接下來的十年將是街頭文化發光發熱的高光時刻,「20、30年的努力就是為了這一刻準備,這是我們那年代碰觸不到的機會!」

在他那個年代,跳霹靂舞家人不支持,更別說妄想成為一種事業,但對陳柏均來說,卻翻轉了他的一生。「年紀小,人生還沒有目標,接觸舞蹈只是為了消耗精力。下課和假日時光都花在練習上,一轉眼30年。」這背後是堅持與責任的信念。「讓我可以貫穿不同時期,依舊做一樣的事,那就是『責任』――對舞團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舞蹈圈的責任,甚至是全世界對此新興藝術的責任。」陳柏均也不是沒想過放棄。舞蹈工作室從2006年開了到今天,他頂著經營壓力,校長兼撞鐘,凡是親力親為,總是把機會讓給團員。「我自己還是有個選手夢,但我不是個專注的選手,我比較斜槓。因為使命感,不管多辛苦,都不能放掉舞蹈。」從選手變成推動者,兩者的角色很不同,該如何調適呢?「我曾想過不如當經紀人好了,但轉捩點是2009年。我邀請我的教練來授課,他是拍《閃舞》的演員之一。他跟我說:『如果你喜歡跳舞,現在不跳舞,什麼時候才要跳?』」一語驚醒陳柏均,於是他繼續跳、繼續比賽,並在2011年拿下世界最大比賽的第三名,比賽片段還收錄在一部好萊塢電影中;2016年,他拿到世界總決賽冠軍。

陳柏均人生的另一個高峰,就是2021年獲得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因為這個獎,父親認同了他,「也讓我知道自己正在做對的事,更保護我免於外界的抹黑、攻擊和忌妒。」如今,他把未竟的選手夢轉移到武術上,已拿過幾個武術冠軍,還想打職業賽。「如果說,街舞帶給我的是自信和外放,那武術教我的就是內斂和謙遜,化解我的內在疑問。當你越懂得武術,就越不會輕易出手,因為你深諳其危險性。對我來說,舞蹈和武術就像陰和陽,是相通且尋求平衡的。將兩者融會貫通,變成我自己的舞蹈風格。」他最近看了《李小龍傳》與貝克漢的紀錄片,深受啟發。「人一生遇到的事情都很像,面對現實世界的攻訐,只能不斷地想辦法在心中找到身心安頓的方式,讓心靈更強大,並克服心裡的黑暗面,把心中的負能量轉換。我們是人,都會軟弱,但必須找到破口,想方法解決問題。」從太極中,他悟得「有心求柔,無意成剛」,練拳如水般柔軟,卻很剛強;沒想過要做的事,只要心之嚮往,方能成功。

陳柏均的人生,跟著霹靂舞一同翻轉――從街頭一路打入奧運的至高殿堂,若要為「職人精神」下個定義,「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或許就是最好的註解。他說:「一輩子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既然選擇了,就把它做好。」人生走到這個階段,會是個頂點嗎?他說:「若有人可以接手,讓我放心,我倒是很樂意放慢腳步閒下來,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訓練就是放鬆。」陳柏均用三十年磨一劍,既是職人典範,更具備了堅持不退縮的怪物精神,至於是魔還是神,就在一線之間,他說,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學習,維持善念,並堅持自己所喜愛的事物。

採訪撰文/Wayne Wu、Christine Lee
攝影/AJerry
影音企畫執行/Ray Wu、Wang Chun Wei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