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川/戲謔看人生指南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採訪撰文/Christine Lee 圖片提供/郝慧川

從時尚評論到生活職場,郝慧川在社群平台上以獨到的處世觀為粉絲與讀者開啟一扇另類的窗,就算跌倒挫折、磕磕碰碰也沒關係,普通也可以是福氣,放過自己才有大智慧。

最初,郝慧川在女性時尚雜誌當採訪編輯,據說後來被拱出來寫時尚和兩性觀察評論,「多少是為了工作被逼著寫。」他這樣據實以告。雖然聽來有點無奈,但作家的光環是藏不住的,很快地他就以戲謔促狹、帶一點賤卻又誰都沒傷到的一針見血評論風格,奠定了江湖名聲。

真正讓他大紅的是〈我是愛情裡的金正恩,那又怎樣?〉跟〈大選之後,政壇女星們的髮型盤點〉這兩篇文章,前者他把勇於在愛情裡當自己的女性比喻成金正恩,要找能力對等的伴侶一起搞核武;後者他在總統選舉過後評點女政治家的髮型(不毒舌,甚至有點溫馨),在一片社會激情中殺出一條血路,讓人立刻紓壓。「總統大選這篇還鬧上新聞,雖然蠻傻眼,卻也讓『郝慧川』奠定知名度。」

「我雖在時尚媒體,卻不是時尚雜誌,對時尚的涉獵並不深,最喜歡的還是分享生活。」除了評論時尚事,更多時候他寫幼年回憶點點滴滴、家中長輩無厘頭事蹟,或是身邊友人的情場搏鬥史與職場百怪全記錄,信手拈來的筆觸看似輕盈,其實卻很有力道,他不說教不勸世,三兩下點出其中奧義,總能引起許多共鳴。

「剛開始經營完全沒想到什麼影響力,只是下班後發發對工作不滿的抒發,或記錄好笑的事,是我另一個創意的出口,沒想到收到許多正面的反饋,一開始以為沒人會看的,後來卻累積了不小的力量。」後來離開時尚雜誌進入科技界工作,「郝慧川」這個被經營起來的人設,也跟著他去外頭世界闖蕩,沒多久出版社也找上門,希望和他合作首本新書《跌倒沒關係,沒人看見就好》,寫的是人行走世間可能遭遇的跌倒事。「第一本書回響很好,但現在回過頭看它比較缺乏主軸,後來我在第二、三本書進行更系統性的整理。」他在今年三月出的新書《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拼盡全力:一個才華有限熟齡青年的赤裸告白》,可以說是衝破寫作瓶頸後生出的嘔心瀝血之作。

問郝慧川「經營社群」跟「出書」有什麼不一樣?「粉絲頁必須快速分享生活近況,對自己的消耗性比較高,但也比較能跟讀者分享熟絡度。書的產出速率雖然比較慢,但效果也比較長久。」郝慧川不諱言第三本書經歷不短的難產期,卡關許久仍覺得自己很乾,甚至到無話可說的地步。「我是作者,卻連書的主題都想不到,實在很挫折,覺得寫作生涯是不是要結束了。」

就在「郝慧川」快要改名「郝江郎」之時,他反轉了「原來我是才華有限的普通人」概念,還把它放到新書名字裡,把這種人人都會經歷的挫折心情又寫成了春暖花開。「挫折不會一直存在,它總能被解決的,你換個角度看它,就會變成下一步的動力。」有次上podcast節目,主持人問他,對長大後期待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他想了想說:「大概是不管到了幾歲,都有能力去面對與消化生活中各種困難的人。」

在這世道,有誰懂得提出各種人生難題的解決之道,通常會被歸類為「心靈雞湯型」作家,進而成為讀者傾訴煩惱、寄託心事的對象。其中不乏好的反饋,但若遇到負面的該怎麼辦,才不會讓自己的生活也受到影響?郝慧川說,當你發了一篇心情抒發文,只要對此有所共鳴的人就會跑來分享或探問。「如果我有類似經驗,就會把過去寫的相關文章讓對方看,並且很老實說:『我的情況只是參考,沒法給你準確的回答。人不能拿別人的地圖來走自己的路,你可以參考我經驗,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你自己。』

「心靈導師」的招牌並不好扛,甚至得要謹慎處理鄉民情緒。不過,郝慧川也提出他行走江湖多年的觀察,認為不管在什麼年代,社群發展多麼進步,人對於生活的困惑始終大同小異。「『心靈雞湯』這件事已經風行很多年,也出了很多作者,但現代人的心理好像更脆弱,煩惱的問題還是差不多。」他接到的求解訊息,大抵不出單身怎麼找伴?分手怎麼走出來?工作不開心該離職?如何和同事相處得更好?「我不禁想,大家心靈雞湯喝了這麼久,好像也沒有進化,那些正能量金句,真的能對大家有幫助嗎?還是要用負能量的方式打醒她們來得更有效?」

如果硬要幫郝慧川歸納出什麼「KOL的成功心法」,那應該是「懂得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這麼說並非他專門擺爛(但如果用慧川語氣來說,大概會是「擺爛又如何?」),而是懂得放過偏執與糾結,讓自己攀過人生各種低檻。好比說,遇到掉粉或觸擊率低怎麼辦?「當然會焦慮一下,但知道自己真的沒辦法做什麼,我很快就會放下。」他坦言,粉專最初是記錄生活的幽默隨筆,因為覺得沒人看所以能放肆地寫,但隨著人氣飆漲以後,寫東西難免有綁手綁腳感。「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很四不像,既沒以前那麼放,又不想完全變心靈雞湯。」他甚至想把文風收斂一點,不要這麼戲謔,但朋友告訴他,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不像你,也對不起郝慧川這個招牌了。於是他想通了:「只要我沒抱著惡意,我是不會放棄自己喜歡的幽默方式的」說來,這也是莫忘初衷

若是遭遇作家都會有的大哉問:「寫不出來怎麼辦?」郝慧川說,之前疫情期間都在家工作,的確非常扼殺創作靈感。「靈感來自你生活中接觸的人事物,少了這些東西,會讓人處於行屍走肉的狀態,寫不出東西來。」疫情結束後,他讓自己充電的方法就是經常出門、和朋友聊天,回想這段時間有沒有碰到什麼事特別有感。「很多時候你會覺得一件事的發生是理所當然而沒去多想,但是後你仔細回頭琢磨,裡頭藏著很多有趣的細節,是值得被記錄下來的。其實很多人很少這樣看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天日復一日上下班。但創作者的靈感來自生活,有時是無心插柳,有時是努力挖掘,都能從裡頭找到好素材。」

所以他會逼自己去體驗新的東西,例如最近他剛從東京旅行回來,在當地就嘗試了賽車,作為寫作的新題材。為生活開拓視野的方式很多,培養觀察力與感受力,從裡頭找到趣味梗,別說可以打破寫作瓶頸,遇到人生各種老掉牙難題,想必也可以走出新路徑,不必再靠雞湯度日了。郝慧川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另種生活充電法。

郝慧川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ohuichuan
郝慧川 IG:https://www.instagram.com/haohuichua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