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慶/我利用設計來反映瘋狂,算是對無聊生活的一點補償。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或許楊士慶這名字還有點陌生,但你一定看過他幫林宥嘉、盧廣仲、郁可唯和任家宣等歌手設計的專輯封面,充滿了手寫元素、拼貼和破格,帶著童趣與後現代解構、多元和碎片,在新世代設計師中極具實驗性和突破度。從小喜歡畫畫,並在大學立志走上設計一途的他還不習慣被稱為「設計師」。「我覺得『師』的壓力太大,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我會說自己是『做設計的人』。」

不論這是不是楊士慶的謙遜之詞,去年剛成立工作室的他確實已朝著自己先前規畫好的道路前進,當初只是單純地「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作品讓更多人知道」,在社群媒體發達的今天,「被看見」變得容易許多,申請帳號、上傳,就等於對世界開了一扇窗。

設計師這條路啊

但一切事物都有一體兩面,「門戶大開」的結果就是讚美和批評並存,機會和毀滅也只有一線之隔,但楊士慶似乎早有心理準備,樂見其成。「當我確定走設計這條路時,曾經詢問過學長姐和前輩的意見,他們跟我說的都是殘酷的事實,不但沒有打擊我,反而讓我更想驗證是否真如他們所言那麼辛苦,更想躍躍欲試。」

他也以同樣的態度面對網路世代的價值觀,「這不是個仰慕設計師的年代,我們看到很多很酷很新的東西都自於素人。一名設計師不能只在意風格的獨特性,還要以基本功支持風格,成功轉為商業化。」鄉民的評價經常是主觀又直接的,「得到正面評價時,感覺好像自己做對了些什麼,有批評的聲音也很好,我會特別去聽那些批評的聲音,因為設計要讓設計圈以外的人看懂,之後才能調整。」不但不影響他,更成為他日後滋養的養分。

對無聊生活的補償

像楊士慶這樣30代左右的設計師剛好介於早期沒有社群的資深設計師與剛畢業的新一代設計師之間,占據了極佳的優勢──既有掌握市場脈動的能力,又具備新鮮人沒有的抗壓性。他曾待過策展公司和誠品書店,藉著在企業工作的經驗把學生時代太自我的設計風格調整得更能顧及業主與市場需求,同時培養人脈;私底下接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案子,持續鍛鍊自己的創意以及與客戶溝通的能力。「我到現在還是這樣告訴我同事:要培養自己接案的能力,而不只是把案子帶給公司。」溝通力對現代設計師至關重要,很多時候必須在自我風格與客戶要求之間達到平衡,而楊士慶也總在符合客戶要求之餘,偷渡一些瘋狂的元素。

「我利用設計來反映瘋狂,算是對無聊生活的一點補償。」我們看到很多瘋狂、不在框架內的手繪圖案和文字,雖不是他的首創,但他懂得加以整合各類元素,自成一格。「我一直都對流行產業很感興趣,這產業很重風格,我希望讓更多新穎且多元的東西被看見。」

要新穎要多元就必須像海綿般不斷吸收,這也是這個世代設計師的優勢,IG上有無數生活化的靈感來源,他更愛在截稿前一天跑去逛街購物。「我特別喜歡逛Select Shop,可以看出老闆的生活品味,從選自世界各地的產品包裝一窺他們的生活型態和美學。」這樣的田野調查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成果。「我交稿前一天逛街看到的東西常化為創意大爆發,當下快速消化並轉化到即將要交的案子上,客戶最後挑中的往往是這個新提案,而非我一個月前給的。」

把興趣變成工作是件幸福的事,雖然可能會讓生活和工作有點難分難捨,甚至變成工作狂,但至少也是心甘情願。

巴奈 [愛不到] 實體專輯限定版

做了多張專輯封面,巴奈那張《愛不到》充滿手工質感的專輯封面算是完成楊士慶心中一直想完成的創意之作。

黃偉晉背光旅行專輯

黃偉晉《背光旅行》EP的充氣氣囊異材質也讓人印象深刻。「設計專輯封面時,我會直接接觸藝人,觀察他/她的穿著、打扮和說話方式,聽Demo帶,再來形塑封面風格。」有了這幾張風格強烈的專輯設計,楊士慶算是在平面設計業這殘酷舞台上站穩了腳跟,至於未來,「希望能接更多不同的案子,像是擴大到活動視覺、品牌視覺,甚至和時尚產業跨界合作」,應該都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stylemaster第64期】

購買方式:實體通路誠品、金石堂、網路博客來皆可購買。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