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春天的色譜!兩間蔬食餐廳推薦,滿足你的五感需求。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乍暖還寒的春天。我們的身心已經隨著天氣漸暖而甦醒,食慾也從濃重的火鍋燒烤,逐漸轉向清爽宜人的蔬食,細胞與身體都需要氧氣,蔬食正好滿足了我們的五感需求。

不論綠色黃色紅色,都是屬於春天的色譜,我們這次走訪兩間以蔬食為料理主軸的餐廳,由行政主廚Tim親自介紹當令的爽口蔬食。

這個春季,願美好蔬食與你同在。

開胃沙拉:不只吃草

採訪這天通告很早。

雖說農曆春節已過,本當迎接兔年溫暖春陽,怎奈大陸冷氣團不斷侵襲進逼,這天亦不例外。走在敦化南路上,大樓風切是真真正正地「切」,主廚徐兆麟Tim親自替我們開了大門,小小樹屋裡好溫暖吶。

主打蔬食的小小樹食這幾年風頭很健。它不是徒有外表的打卡點,菜色水準也受肯定,官網介紹菜色吹「新加州」風,但Tim用菜單劃出的疆域卻更加廣袤,食材與調料的配搭,也在繁複中有著出人意表的精密與驚艷。像是加進打拋菇的佛陀碗、包著皮蛋豆腐餡的紅油餃、用絲瓜莧菜蘆筍做青醬來燉飯,還有這道「酸豆角羽衣甘藍沙拉」。

Tim出身川菜世家,家中廚房為他打下中菜基礎,及後闖蕩江湖,法餐、甜點到紅極一時的龍蝦堡又由儉至豐完備了他的西方手法,但組合的功力其實好看個人天份,以及那個靈光一現的瞬間。這道菜一開始的發想,Tim很誠實:「是因為吃到酸豆角拌麵。」

盤子上嫩摘的土耕羽衣甘藍翠綠到近乎霸道,入口纖維細到幾乎無渣;淺綠色的酸豆角丁混雜其中,白的杏鮑菇絲跟黃的雞蛋用來對比口感,最後撒上炸過的藜麥增色增脆。口嚼兩嚼,人還在習慣各種食材咀嚼時的清脆感,眼睛卻亮起來:「青花椒?」

「春天乍暖還寒,沙拉帶一點麻感,感覺會比較溫暖?」Tim輕描淡寫。

心中暗暗叫好,口中卻又升起另一種熟悉的油潤香氣。見山不是山,原來這道沙拉,隱藏著Tim的另一個巧思:「鹹水雞」。原來簡單用青花椒、油、米醋與酒醋調和,加上杏鮑菇與少許植物肉頂上雞肉纖維感,在開胃之餘,也為後面的菜餚鋪開一條食慾的通道。

很多男性是「吃草」為畏途,口感較苦且硬的羽衣甘藍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不過這碟草,絕對有機會讓你今晚的蔬食之夜,有個mind-blowing的喚醒。

酸豆角羽衣甘藍沙拉來自小小樹食
細節前菜:視覺饗宴

開幕至今非常火紅的Curious Table,同樣由Tim主導。號稱蔬食界Fine Dining,餐廳不使用任何人工素料,卻開出令葷食者也嘖嘖稱奇的套餐菜單。

說炫技當然過分,但Tim的確在此盡情展現了他至今積累的廚藝能量,甚至包括後來自學的新派技術。開幕的花主題菜單,特別是以烘乾西瓜做的威靈頓牛排,或是在蔬菜清湯中綻放的蓮花,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去年以百花卉歌頌食材後,今年的菜單則是獻給「職人」,Tim與團隊回歸相對傳統的烹飪技法與食物原型,套餐中每道菜對應一個職業,竟也呈現出一種超乎想像的樂趣與成果。這道「建築師」,正是以視覺及風味,來統一繁複食材與多重手法的精彩前菜。

第一眼看「建築師」,Tim很直觀地企圖呈現一個工地的現在進行式:兩堵修建中的磚牆分別是以柳橙汁舒肥至適口軟度、再以胡桃木煙燻產生木質感,最後以略有單寧的茉莉花茶凍凝結組合的彩色胡蘿蔔與山藥;中間的混凝土則是歐防風(歐洲蘿蔔)與茴香頭共冶的醬汁,以及甜橙與葡萄柚的乳化凝膠與繁星花。在煙燻木香與柑橘果香之上,有統整味蕾效用的是帶著天然海味,口感有如多肉的濱水菜(味道令我想到馬齒莧)。

我問Tim,如何決定一道菜能不能正式列入菜單,他以一個否定回答我:「如果吃起來覺得它少了肉,就表示這道菜作為蔬食不成立,就無法列入菜單」。以此類推,菜單中的菜色理應以蔬達到了「無缺」境界。

「建築師」亦如是,除了能細看,更經的起細吃;先單獨品嚐每個食材,再混在一起感覺其融合,N的N次方,便趨近無限大。

建築師來自Curious Table
清口小菜:倒上香檳吧!

吃罷前菜,夜才開始,不如開瓶香檳,當氣泡在杯中綿密湧上的時候,舉起杯子靠近耳朵,邊聽著杯中氣泡清脆的嘶嘶聲,邊準備迎接下一道菜。

這道「音樂家」很醒目,也讓整個春蔬光譜的顏色,逐漸由清脆嬌豔的綠,慢慢轉至綻放花朵的銘黃及蜜紅。

圓形的容器中以紅豆與玉米鋪底,擺盤顏色已經討喜。但當然不是要你生吃這些,真正的主角,是置於其上的兩件Finger Food:長笛與手風琴。Tim向來愛用本地小農或有機產品,Curious Table除了與跟本地農場成功合作種出拇指檸檬的Food Season合作,也挑選許多本地小農的作物。這兩件以手就口的小食,共同的主食材是雲林小農栽種的玉米,不僅是香檳的好配搭,還能在主菜上桌前,充當清口的轉換。

圓筒型的長笛,是以白龍王水果玉米做成的薄脆外殼,內藏與發酵奶油與蘋果所調製的鹹蘋果醬;另一個手風琴比較「厚工」,外殼竟然是西米!將濃稠的西米塑型後炸成捲筒狀,有如墨西哥塔可餅一般,再填入由黑寶糯玉米、金山寺味噌、松子與胡椒油調和的內餡。

「因為長得像樂器,所以稱為音樂家嗎?」不少客人有這種疑問,但真正的玄機,吃進口中才分曉:原來「長笛」的水果玉米外殼皮薄酥脆,咀嚼時會發出清脆悅耳的高音,而「手風琴」因底層餅皮豐厚,加上內餡的玉米與松子軟糯,在富有咬感的同時,咀嚼聲音較為低沈。這道菜上桌,兩種不同的脆聲此起彼落,客人不同的咀嚼速度,便化作快慢不一的節拍,譜出一曲和弦。

原來音樂家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音樂家來自Curious Table
清爽主菜:見山不是山

讓我們再回到小小樹食。在以香檳跟小點清口後,主菜即將登場。

從這場餐會開始至今,「眼見不為憑」大抵已經是我們的心理準備,這道「甜菜根酪梨塔」,看似常見的酪梨Tartar,葷版通常會搭上蟹肉或蝦的肉塊,但這道純素版,吃進口中卻是驚喜連連。

酪梨是各種「加州風」餐飲中肯定少不了的代表性食材,酪梨要好吃,綿密度就是一切。然而酪梨的綿密度取決於油質含量,台灣本地品種儘管大顆,但含水量多,油脂相對偏少,所以當時小小樹食花了很多時間,從台東及台南的小農找到油脂豐厚的酪梨,這些小農以獨特的技術,產出口感與油脂都屬上乘的酪梨。當然,由於台灣酪梨在四月份左右會因為環境限制有生產其的斷層,依照時間的不同,Tim會在台東、台南的晚生種(約莫6-8月份)以及進口酪梨兼作調配,以端出品質最整齊的酪梨料理。

這道純素版的Tartar,酪梨丁只簡單拌過橄欖油、蜂蜜、檸檬汁與鹽,Tim的哲學是沙拉醬汁不需要過多調味,好油好醋已經已經是成功保證。酪梨下方的一抹紅,則是拌上芥末籽醬的甜菜根,在充滿大地感的甜味中,多了一絲絲咽喉的刺激感。

我覺得最點題是塔塔上方的苦苣。這個英文名字叫做Endive、念起來很有法國風情的生菜,單單吃真心苦,苦到眉眼都揪在一起那種苦,可能很多男性都無法接受,但跟軟糯模糊的酪梨配搭,反倒讓整個菜多了更鮮明的個性,精彩極了。

至於你問我,「眼見不為憑」是應在哪個部分?如果我跟你說,它吃起來真的很像濃郁綿密的蛋沙拉,抹麵包肯定精彩,這樣算嗎?

甜菜根酪梨塔來自小小樹食

濃郁主食:異國情調

印度菜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各種香料:薑黃小茴香芥末籽胡荽籽辣椒還有格蘭瑪沙拉,彷彿全世界的濃郁香氣,都為了成就你面前的這盤印度菜。

這道菜「咖哩香料烤起司酥餅」,用了店裡少見的植物肉,Tim解釋,店裡植物肉的菜色比例通常在百分之五以內,而現在的植物肉多半使用碗豆蛋白,比起我們熟知的黃豆蛋白素料,少了許多令人不愉悅的豆臭味。

這個看起來又香又酥的「咖哩香料烤起司酥餅」,包的是No Meating的植物肉漢堡排,餅皮則是印度薄餅Praatha(或寫作Prata),Tim表示,目前小小樹食共有4位主廚,經常會舉辦菜單設計比賽,這道菜就是店裡主廚以植物肉為主題設計的菜色,我很好奇用植物肉漢堡排,卻設計出跟漢堡完全沒關係的菜餚,但這不也正是廚師創意的顯現?

「酥」是我對這道菜的第一印象,幾乎刀叉一碰就彷彿要碎掉的餅皮,漾著滿滿的油香,沒有奶油卻依然有濃厚香氣,內餡則是用上植物肉與蔬菜,燉煮的濃厚的咖哩,與餅皮搭配雖然稍嫌厚重,但滋味卻彷彿強強聯手般濃郁。

採訪美食這麼多年,好歹我也算是個資深老司機,但這回的蔬食體驗,卻令我大為震懾。Vegan這幾年方興未艾,不過要能杜絕一切動物性來源的食材(甚至包括奶、蜂蜜等等)實在有點困難,小小樹食的折衷做法,的確提供我們另一個認識蔬食的方法。

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願蔬食的力量與你同在。

咖哩香料烤起司酥餅來自小小樹食。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