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將每一位走進來的消費者都當作是他們最後一次造訪,給出最棒的體驗」—專訪紐約Double Chicken Please酒吧品牌市場公關經理Tako Chang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去年十月初某一晚,我的社群媒體上被Double Chicken Please瘋狂洗版,因為它們拿下了業界指標之一,世界50大酒吧排名第六的殊榮;這只不過是這間酒吧第一次入選。今年2023年,他們再次拿下北美50大酒吧排名第一,這回大家可就不再意外,但好奇的是究竟來自台灣的核心團隊,怎麼在如此短的時間就征服了堪稱全球最難搞客人集散地的紐約?這回我們採訪到了兩位主理人GN與Faye之外另一位核心團隊成員Tako Chang,目前在Double Chicken Please擔任Brand Marketing & PR Communications Manager;透過與她的對談,來了解這間目前地表最難訂酒吧之一,究竟怎麼站上世界舞台?

style master (sm):什麼樣的機緣加入DCP(Double Chicken Please)?
Tako:我認識Faye快要10年,跟GN認識也差不多8年,之前我因為工作都在上海,在酒商工作,當時Faye在上海一家酒吧Speak Low,我們因為工作關係認識;跟GN是在他到舊金山參加全球調酒比賽時認識,之後就一直都和他們保持聯絡,變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朋友。我在酒商工作大概十多年,一直都是做品牌,brand marketing這一塊,大概三年多前因為身體狀況需要回台灣開刀,調養生息,就加入了台灣在地的噶瑪蘭。
差不多同時間,Faye跟GN他們也確定會在紐約開Double Chicken Please,當然這個project的想法大概是七八年前就出現,等到方向更明確後,他們認為接下來得有一個專門做marketing跟品牌建設的角色,那就會是我;所以從GN跟Faye當時在紐約選店址、找地方的時候,我人已經在台灣stand by,彼此就是透過電話或網路聯繫,等到紐約的地點合約簽了,確定有一個家了以後,我就飛過來加入團隊。在品牌端做了12年多,我也想要嘗試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我在去年的3月3號抵達紐約,正式加入DCP。

sm在酒商跟在一間Bar做marketing的最大差異在哪?
Tako:我覺得每個層面都有滿大差異,像在品牌端,酒吧的角色是客戶,我們彼此是partner,我每天早上八點半進公司,晚上六點下班去幾間酒吧看一下,透過市調了解整個市場。但在辦公室做marketing大多看總部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透過localization把它轉換成當地的東西給到當地市場,這是一種很企業化的行銷模式;當轉換成服務產業,我覺得很不一樣,但卻又有很多基本功相同,像是marketing的101 common sense,也很重視經驗的累積。剛開始進入這個產業最大的challenge反而是生活作息,原本是上班族正常上下班,可能下班之後跑吧也算是興趣,還能跟朋友碰個面聊聊;但現在生活算是日夜顛倒,而且我跟GN一樣我們都不喝酒。
我是完全沒有酒量的人,可是又很喜歡嘗試新的事物,可能一杯酒都喝不完,但我會試喝一兩口,我跟GN都是這樣,然後訓練自己的味蕾,我也喜歡美食,覺得自己的味蕾跟對氣味的敏銳度這方面算是稍微發達一些,像咖啡、茶、調酒、威士忌這些都很喜歡,特別之前在噶瑪蘭的這段時間,真的有練習自己去「品」威士忌。雖然我不會喝酒,可是讓我繼續留在這個產業的很重要原因就是Faye還有GN,我沒有跟他們兩個表白過這件事,可是看著他們工作、他們的passion,他們將整個人生貢獻在這個產業,對我來講有某種程度的啟發。
之前在酒商,我個人的想法是,對於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很棒的故事以及傳承,但更重要的是人跟市場;所以我在酒商工作時,大部分都以消費者立場出發,人們會怎麼樣去買這個酒?去買Campaign?去買品牌忠誠度?這一個觀點幫助了我很多,我自己也會去酒吧,以前每天都要去不一樣的酒吧;我到了一間酒吧會觀察什麼?撇除我不是專業的飲酒人士或是品酒人士,我會看的是服務、裝潢、品牌調性,這間店想要傳達什麼?

sm在DCP你的主要職掌是什麼?
Tako:我對於DCP這個品牌的想像,其實在五年前DCP成立的時候,我們三人就已經都有共識;它就該是這個樣子,未來發展會如何,當然其中有一些可能更細的項目,可以滾動式調整,但我們三人對於這個品牌的構想,是非常完整的。我在DCP的角色就是,確保我們品牌是往正確的方向成長,並了解會需要透過哪些工具,例如像SEO啦、社交啦、Digital啦,然後PR這一塊,可以透過我之前的經驗拓展。
不過對於消費者體驗,其實是從聽到這個牌子那個moment開始,就已經開始了整個品牌的brand building跟形象塑造;我剛來的前半年,每天都做外場,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外場經驗,但從端盤子、倒水,跟客人介紹我們品牌,聽消費者對我們的想法、feedback如何,這是最直接了解一切的方式。我們跟其他酒吧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除了The Back Room的調酒師外,每個人都要去輪不同的工作,可能會要跑菜、要帶位,去熟悉不同位置的工作。我現在除了是品牌市場公關經理,同時也是外場經理,這些都是當初沒有想像到的。

sm在這些過程中你覺得最有挑戰性的事務,或是可能嘗試後發現自己很擅長某件工作?
Tako:整體來講都還覺得蠻意外的,除了體力上比較累,因為我以前不是這麼喜歡走路的人,可是現在每天就是五六千步,一天沒有走,反而覺得怪怪的。全部來看其實最challenging的職位就是帶位,因為外面在排隊,下午五點一開門,客人進到店裡第一個遇到的就是帶位的人,這個夥伴必須要非常完善,有效率地講解我們店分成The Front Room跟The Back Room兩個不同概念,同時間也要確保整個晚上的營運、翻桌,怎麼跟客人解釋。在紐約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的預期跟期望都非常不同,所以要如何把關,非常有禮貌地盡量去滿足大家需求,當然同時也要守著自己的底線,我覺得這個是最challenging,需要隨機應變比較難教的一個點。

sm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是狀況?
Tako:我覺得是客人的預期往往會超越滿分,但因為我們還在成長,可能也會遇到一些比較刁難的客人,比如說對服務,或是酒水,甚至是他原本覺得整個氛圍應該要更高大上;包括這間店剛開的時候,我們也受到了很多種族歧視,在紐約下城區這裏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得了名之後大家為了追星而來,然後覺得這間店其實也還好,或者說酒單就只有這樣嗎?我想要開一瓶威士忌,你們怎麼會不能開瓶呢?這不是一間很厲害的酒吧嗎?每個國家的消費者期望值都非常不同,困難的就是該怎麼巧妙地去滿足、解釋,讓大家不要有誤會,因為畢竟這是服務業,也讓我學到寶貴的一課。像我剛開始進來,就覺得我們怎麼樣就應該這樣,為什麼要破例、通融,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為什麼?但到後面發生過幾次,才了解因為是服務業,就是要盡量圓融,給客人一個美好的消費過程與體驗,但大原則還是不能違背我們的規矩。
現在可能應對的方式有被梳理出來,只是在紐約這個產業變化速度很快,永遠不知道明天又會有什麼新的狀況,一切都是見招拆招,但思考的邏輯還是要慢慢傳給員工,畢竟我不可能每天都在店裡,也得讓他們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sm加入DCP的時間正好是COVID疫情高峰期,當時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是什麼?是否有萌生過放棄的想法?
Tako:其實我去年三月來的時候,紐約COVID的狀況稍微好一點點,但數字還是很高。可是我覺得是紐約人或說美國人的心態,他們覺得日子就是要過,我們就是要出去消費,我們要喝酒就是要喝酒;反而是我自己覺得很緊張,上班不用戴口罩,出門不用戴口罩,這是什麼概念?因為在台灣的習慣,我一來就開始查我要打第三劑、第四劑,我要打流感疫苗什麼的,結果其實就還好,到後面因為真的太忙了,也沒有時間想到那些。真正這裡COVID很嚴重的時候,我比較幸運人還在台灣。而當初因為COVID的關係,店內不能營業,或是只能入座25%這種法規,我都是每一天跟Faye和GN講電話時聽到這些消息,但他們兩個還是硬著頭皮一直往前衝。那時候還跑出去做food truck,不然如果店裡只能有25%客人,有那麼多員工也沒用。這是我們想到可以在合法的狀況下繼續營運;因為美國擺攤不可以只賣酒,一定要配餐,所以就做了一個Hot Dog來配酒。
當初想要放棄是在找點階段,因為地點沒有簽下來前都是一直在燒錢,然後又遇到很多光怪陸離的事,還有歧視。曾經有過前三天我們才講過電話,說如果最後這個點又失敗,那我們就放棄。大家都開始想我們可以再做什麼,我記得那時候我很迷鹹酥雞,我就說我們回台灣做鹹酥雞,但他們一直不回我這個訊息。但到了真的這個點沒簽下來,大家就好像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繼續說又看到哪裡的點不錯;當DCP的招牌正式掛上去後,我們都開玩笑說如果之前一路走來都很平順,那就不是DCP了。

sm不僅去年拿下全球50大酒吧第六,近期又奪得北美最佳酒吧的榮銜,你認為是什麼讓DCP在競爭激烈的紐約獲得如此高的關注與認可?
Tako:我們其實到現在還在想這個問題,官方說法是我們才開幕兩年半,可以得到在產業中如此崇高的殊榮,一切努力都值得了。從我跟Faye的角度來看,我們也不會因為得了獎而特別去領導這些員工,或說要特別怎麼推這個品牌,因為這些SOP本來就都在我們的計畫內,我們每天都還是持續做一樣的事,追求做的更好。
我們去年得到全球第六名,其實從名單來看已經是美國第一名,而且正處在COVID很嚴重的時期,很多國家入境就是先隔離14天,所以很多評審媒體沒有辦法這麼方便進出,像台灣、香港、日本都有很多很棒的酒吧,但因為疫情關係,讓我們可能也是有一點幸運成分;加上在紐約我們是亞洲人,又會特別受到關注。當然我們的概念在這裡也沒有出現過,老實說剛開始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有點擔心,一間店前半部跟後半部的風格完全不同,The Back Room的酒單都是詮釋一道料理,不知道市場會不會買單;但看到GN跟Faye,我就覺得要相信他們,我的工作就是將這個概念跟消費者溝通。在紐約,大部分酒吧還是以美式經典雞尾酒為主,或是有些加入自己的創作酒單,但在DCP創作的核心概念很明確,這也變成是一大特色。

sm你會怎麼去形容DCP的風格?或是想要帶給消費者什麼樣的感受?
Tako:前面的The Front Room目前都是taptails,所以出酒很快,然後播Hip-Hop,氛圍比較熱鬧,你想要站哪裡都可以,不需要坐著、沒有人數限制;可是對於酒款,每一杯酒的工序、過程、來源我們都會講得很清楚,所以它也不像現在很常見的預調酒,更讓大家覺得「喔Wow,原來預調酒可以這樣子喝!」然後到了後面The Back Room後反差很大,你一定要坐著,一桌人數不可以超過八個,我們酒的概念是什麼,從哪一道菜或點心啟發靈感出來,大家就會覺得前後反差感很強烈,不論在設計上、酒杯、呈現方式,乃至於體驗、音樂、味道上,這樣子來玩,來complete整個DCP Journey;到走出門的那一刻,我們想要留給每一個消費者那個「喔Wow!」的感覺。你必須將每一位走進來的消費者都當作是他們最後一次造訪,只有一次機會,我們一定要給出最棒的體驗。

sm在拿下這些殊榮後,DCP會有什麼樣的規劃,或是接下來有什麼更讓人期待的創意或是呈現方式可以分享?
Tako:得到了這些殊榮後,讓我們有更多跟不同產業做Collaboration的機會,現在也有幾個比較大的項目在談,可能是跟藝術表演還有潮流品牌,這幾個跨界合作,從Marketing行銷端來看的話,這是接下來Q3我們開始會做的。
站在內部觀點來講,其實當宣布我們得到世界50大酒吧第六的時候,我跟GN跟Faye三個人想的卻是,這樣壓力又更大。我們要確保員工服務更好,因為放大鏡絕對都在我們身上;所以從營運面來看,我們會繼續做一直在做的事,盡可能將核心團隊訓練得更獨立,更能處理問題。現在店內也在進行一些新的視覺設計,像杯子啊,我們前後不同風格也會用不一樣的杯子、不一樣的設計,透過在店裡面喝到、看到、摸到、聞到的東西去傳導跟story telling,DCP這個品牌到底在做什麼。

sm如果有機會的話,DCP會有分店嗎?有沒有可能在台灣出現呢?
Tako:因為我們三個都是台灣人嘛,所以我們都想要讓自己家人能夠體驗到DCP;第二點是因為在紐約生存很辛苦、很累,所以也會想要回家,而且大家的父母親人都在台灣,那裡就是我們的根。至於會透過怎樣的形式或合作回台灣,目前都還在討論階段,可能也不會那麼快的發生,甚至根本不是一間酒吧或是餐飲相關態樣。因為GN其實最早是念工業設計,Double Chicken Please其實是他跟另外一個好友一起開的工作室名稱,可以把紐約這間DCP看作是這個studio產出的第一個大型project,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不同面向的project等著跟大家見面!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