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穎/5到10年之後,不會再有人講永續了,因為每個人都必須這麼做,這是所有品牌的必經之路。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文/Paul Chen 攝影/quency yen

說到舊衣改造,台灣設計師周裕穎Justin的作品就會浮現腦海,但他說,自己是先從喜歡解構開始,進而玩起舊衣改造,雖然一開始無關永續,卻也證實他20年前的前瞻眼光:獨一無二的創意即永續。

早在20年前,周裕穎就開始使用非傳統材質為服裝增添趣味,例如,以回收電路板作裝飾、把排線做成扣環、把晶片做成包包,讓他獲得時裝設計新人獎。當年,沒有人談永續,更不知道永續為何物,「我畢業展做的是『解構』,把現成的衣服拆解作為設計的素材。」用現在的眼光看,周裕穎當年的設計手法就是一種永續設計的實踐。

從Margiela開始的永續思考

當然,當年的周裕穎想的不是未來的流行,也並非環保,而是創意。「我做服裝解構是想獨一無二,不想和別人一樣,而二手衣最不容易撞衫,許多當年製造服裝的機器或工藝都已停產或不復見了,逛二手店就是挖寶的樂趣!」他曾在二手店看見一件拼接皮衣,在當時,它可能是為了省錢或省皮料的權宜之計,利用邊角料手工縫製而成;如今,工錢最貴,當年的「廢材利用」卻可能是Celine秀上價格最高的單品之一。

另一次,他和友人在日本二手服飾店看到一件羽絨外套,售價僅1500日圓,但周裕穎卻觀察到許多「昂貴」細節:內裡用的是真絲,這在今天幾乎不可能有;且經過多次縫補,表示這件外套購買時的價格不斐,主人十分珍惜,逢了又補,同時,袖口的羅紋也已經停產。周裕穎鼓勵朋友買下,更願意等朋友不穿之後,以三倍價格收購。

他的解構創意受到設計大師Martin Margiela很大的啟蒙。在Martin Margiela店裡,同一款服裝的剪裁相同,卻因為以不同品牌或洗色的二手丹寧去改造,許多細節亦不相同,因此他將收集Martin Margiela當成一種樂趣。「我喜歡Margiela和Y2K風格,但無法買那麼多,就自己做衣服。我跑去跳蚤市場找材料,覺得電路板好像有機會和服裝結合。」20年來,周裕穎慢慢把對服裝的關注,擴大到了生活層面。「我現在更注重生活的空間。3、4年前,我成立了Luxury Garbage,希望把自己定位為Creator,並以此視角創作,但因為大家還是比較關注服裝,因此我用服裝來溝通。」他讓二手物品進入生活,例如把Undercover的小熊T恤變成抱枕、把剩餘的布料變成畫、做成沙發、地墊,把廢棄的門片變成桌子,甚至把二手服飾改造後剩下的邊角料做成玩具熊,送給客戶,一點都不浪費。既是Creator,就不只是設計服裝,他還拍攝平面、影片,也做室內設計。至於服裝,周裕穎採取兩條路線並行:一是類似美國設計師Greg Lauren走高價、少量量產的路線,這種「類高級訂製」的作法強調的是One of the Kind(獨一無二),但也能根據客戶進行微調;另一種就是走大眾市場的「模組化」,例如他和UNIQLO合作,把品牌回收來的衣物改成寵物服飾,周裕穎依據犬隻大小設計出幾套模板,可供主人挑選,亦可量產。

也因此,周裕穎目前只從事設計(包括幫企業設計制服),並不生產服飾,市面上買不到他的作品,只能透過訂製,或是購買他與其他品牌合作、把多餘或廢棄的布料加以回收再造的商品。「設計師一邊談永續,一邊又大量生產,這是很弔詭的事。目前在台灣,我無法像Stella McCarney一樣,讓所有生產過程都符合環保要求,不如就不做產品,透過和品牌合作,把邊角料處理掉。只要有生產,就一定會有浪費和碳排,以及銷售壓力。」

「永續有3個面向:環保材料、舊物再造和工藝,我試著把3個面向結合起來,但我真正的興趣所在是舊物再造。」

永續不是洗綠的手段

這幾年,歐美各國政府及品牌把「永續」當成一個嚴肅議題,投入很多心力研發新的環保材質,並立法制定標準,有標準才能遵從。但周裕穎觀察,在台灣,關於永續的定義很模糊,也沒有規範,很容易淪為品牌或廠商行銷或「洗綠」的手段。

「台灣在服飾上的法規很慢,而且傾向製造業思維。」不過,台灣的布料廠卻在環保材質上的研發一馬當先,為很多國際大品牌代工,原因是很多台灣布料廠都在國外設廠,受到當地法規的規範,促使他們前進。對消費者來說,如何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先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周裕穎說,當前最大的浪費就是:不是真正的需要,買了不穿,他鼓勵購買二手衣。另一方面,「流行已陷入一種循環,很難再找到很酷的新設計了,挖寶反而比較會有驚喜,可挖掘到有趣的發現。」

「5到10年之後,不會再有人講永續了,因為每個人都必須這麼做,這是所有品牌的必經之路。」周裕穎當年不是以環保為出發點,而是覺得改造舊衣很酷,在今天卻成為顯學,但他更進一步:不生產服飾,只做設計;企業制服也採用回收布料或環保纖維製造(混紡材質並不環保,只有100%同屬性的材料才能回收,不純的無法分解或回收);而身為消費者,周裕穎也鮮少添購新衣,只買基本款。「我喜歡找古著,透過不同的文化組合,重組出視覺感強烈的混搭風,比較好玩。」他期望台灣的永續能夠標準化、法規化,而不是淪為口號或行銷工具,這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政府及本地的材料生產廠商,因為即使是一顆釦子的製造,都要達到永續標準,才會有達到永續的那一天。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