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易 我從來不只做好一件事情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華燈初上》堪稱是2022年台劇的天花板,無論話題度、收看率和版權行銷各方面都大獲全勝,除了製作人林心如領銜的一票當今台灣最優秀的演員組成的華麗卡司之外,擔任總製作人的戴天易是最關鍵的幕後推手。然而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重磅出手,從2014年的《16個夏天》開始,他就已經是台劇風潮最重要的催生者。

戴天易並非從製作公司出身的傳統製作人,踏入影劇事業和妹妹有關。「妹妹(戴君竹)一直夢想當藝人,但入行時被欺負,我心想那我來當妹妹的經紀人順便照顧她吧,有一點誤打誤撞進入戲劇圈。後來她嫁做人婦之後淡出娛樂圈,我卻一直在這個圈子裡。」而這一待就是將近20年。

一切從不求人開始

進入娛樂圈後的戴天易並沒有一直停留在經紀人的角色裡,而是跟著一直在快速變動的娛樂產業一樣,不停地進化,改變角色,但都是出於一個「不求人」的原始動機。「當經紀人的時候,得時常拜託製作人給我們戲演,於是我就立志想成為製作人;當了製作人之後,又得看電視台的臉色,於是我就進了TVBS電視台。但電視台的角色也在改變,還是要靠很多人,於是我就在TVBS建立了一條娛樂產業鏈,有藝人、文創、經紀人的經紀部,成為一條龍的產業鏈。」在進入TVBS之前,他還被恩師帶到中國大陸的土豆網擔任原創中心總監,學做微電影和原創劇,為他日後的製作人生涯奠定了多元基礎。

擔任《華燈初上》的總製作人,可說是戴天易這多年來在娛樂產業中擔任多元角色的集大成,「總監製算是整部戲的最高領導人,從預算、劇本、現場場控、行銷到銷售,一手包辦。」身為一齣戲劇背後的靈魂人物和重要推手,他深諳自己的溝通必須是溫暖的,雖然工作時態度很嚴厲,但他對事不對人,「我很重視溫暖,要做到讓人感動很不容易。即使每天都吃便當,菜色也要不一樣,工作環境要開心。讓人感到溫暖和命令造成的結果很不一樣。」

娛樂產業這幾年的變化很大,觀眾收視習慣和市場的改變,讓不論是製作人的戴天易或是娛樂節目部總監的戴天易都需要時時調整自己,靈活應變。擔任製作人時,抗壓性要很強。「從開拍的第一天開始,每一天都有狀況,你必須馬上做決定,不論是疫情還是天氣,一停拍就會損失慘重。」在戲劇中心時,他曾面對經紀人的嗆聲。而幕後工作的本質,就是鎂光燈照不到這一切的努力和折衝,「到了這個階段,我知道自己想獲得什麼,當個默默付出的幕後推手,不用走紅毯,也不需要掌聲了。」

樂觀的心理素質

擔任頻道娛樂節目部總監讓戴天易獲得的成就感最大,但壓力也最大,痛苦與快樂並陳。「雖然說拍電影比拍戲劇更冒險,但在負責整個頻道是不一樣的辛苦,高階主管有其要面對的壓力,要顧及收視、藝人收入、成本回收和媒體的式微和轉型,例如,如何讓播了20年的《女人我最大》吸引年輕人,《食尚玩家》頻頻更換主持人,以及節目如何在數位平台上製造流量等。」轉型的痛苦往往也帶來快樂的一面。「你說我樂觀嗎?或許是吧,如果悲觀,我就無法持續下去。」強大的心理素質也讓他成為編劇、演員、導演的強大後盾,面對網友的毒舌,他除了不對網友的批評有情緒反應,還要鼓勵團隊。「我很討厭別人動不動就批評戲劇難看,這都是別人的心血,當然我也有不成功的作品,但這不是我故意的,不會有人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失敗之作。」

出於一股「不求人」的氣魄,戴天易還首創「製作人經紀」。「以前製作公司出來的製作人很辛苦,要找錢、處理劇本、拍攝和行銷宣傳,有了製作人經紀之後,即可專業分工,製作人只要顧好拍攝、把產品做好即可。」

日前卸下了頻道娛樂節目部總監一職,戴天易開始了另一個新角色:投入戲劇的行銷公關和版權,同樣是一條人煙罕至的道路。「我退出頻道的內容製作,一方面是希望把機會留給其他同仁,讓他們有成長和升遷的機會;另一方面,我認為台灣這幾年的戲劇內容有長足的進步,但銷售出不去,就沒意思,還可能泡沫化。與其坐在辦公室簽公文,這時間不如花在拓展業務上,對頻道和影視產業都是可能的幫助和刺激。」

《華燈初上》在各方面的成功,成為戴天易職業生涯中難忘的一刻,但5~6年前一開始籌製時,也是十分艱困,從發想到籌措資金都花了好幾年時間,擔心這類題材並非台灣市場所能接受的,直到兩三年前,製作團隊察覺市場已改變,才順利推出。但戴天易也沒停下腳步,目前正在製作另一齣比《華燈初上》卡司更強的「後疫情台北都會愛情劇」《此時此刻》。「這幾年台灣雖然推出了很多懸疑推理犯罪類型的戲劇,但台灣人最會做的還是愛情戲,且最有共鳴。」

從宣傳和經紀人起步,一路爬到今天的地位,戴天易歸功於自己並非傳統製作人的背景,能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姑且不論是不是更能迎合觀眾口味(這有待市場反應),但至少在媒體轉型上提供了不同的觀點。「我某個層面是個『怪物』,我認為,職人精神就是多元性,不能只做好一件事。我的思考也很跳脫,從各個角度切入,逼死自己。」也因為他的非典型與非傳統,以及持續進化的怪物特質,台灣戲劇產業因此有了一番不一樣的突破和視野。

採訪/Wayne Wu
攝影/Ajerry
影音/Jason Le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