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楊博涵?維基百科上,關於他的資料是台灣男子職業羽球選手,身高172公分、體重68公斤,最高世界排名是第10位,曾於台北羽球公開賽與當時的搭檔,一同擊敗奧運金牌得主「麟洋配」。上述內容是關於運動員身分的他,然而在比賽與訓練之外,楊博涵與我們分享了,關於家人、刺青,以及一直以來他深埋內心的真切想法,因為在競技體育的世界裡,每一位運動員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從逆境中成長
楊博涵的羽球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自小就展現出對這項運動的天賦,然而從國三開始有機會挑戰職業選手資格時,卻總是與之擦身而過。那時他的球風比較依賴蠻力,雖然殺球有威力,但穩定性不足,也容易被對手抓到弱點。回想尚未入選國家隊的日子裡,他和家人都面臨了不少外界的質疑和冷落。「在我沒有入選甲組(職業級)的這段期間,我的爸媽也會被冷落,不被尊重。」這種經歷對於一個年輕選手來說無疑也是打擊。
正是這些不被看好的聲音,反而激發了楊博涵心中的鬥志。「我的心態比較像是臥薪嘗膽,化悲憤為力量。」他坦言自己並非天生樂觀,反而是以一種「不被看好、被嘲笑」的心態作為前進的動力。「以前訓練的時候,我比較孤僻,訓練完之後會做很多額外的練習,例如睡前跳繩、比別人早起多練幾段。我想要練得比別人多,一定要比別人厲害。」學習更精準的控球和更細膩的網前技術,於是終於在大一那年獲得甲組資格。
家人是最堅實的後盾
對楊博涵而言,家人一直都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從國中開始接觸羽球,一直到大學一年級才取得職業羽球選手資格,這段漫長的過程中充滿了懷疑與徬徨。然而,正是家人的支持讓他能夠堅持下去。
「我的家人,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在這段路程中,我遇到很多挫折,他們始終支持我。」媽媽雖然比較傳統,會關注他的生活習慣,讓他知道無論如何,家人都會支持他繼續打球。「在我低潮的時候,他們會鼓勵我,讓我知道他們支持我繼續打球,會用鼓勵的方式對我說:『你可以先休息一下。』但每次我想要放棄的時候,自己就會想通,想要為家人證明一些什麼」。
特別是他的哥哥,也曾是羽球運動員,一直是楊博涵追趕的目標。雖然哥哥較早退休,也沒能入選國家隊,但這反而成為楊博涵前進的動力,「我覺得我應該要代表這個家,拚出屬於我們的成績。」這種家族榮譽感推動著他在面對挫折時不輕言放棄。
不僅家人是最強大的後盾,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在高強度的訓練與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是一門藝術。楊博涵的方式很簡單,他會利用訓練後的時間讓自己放空,回歸到簡單純粹的狀態。「回家也是一個避風港和充電的地方。」在家中,他能夠暫時卸下運動員的身份,找回內心的平靜。
徘迴在現實與夢想
在羽球生涯中,楊博涵認為最困難的決定就是在面臨挫折時,該選擇放棄還是堅持。特別是在高中升大學的關鍵時期,他不得不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做出抉擇。「現實就是你現在下來當教練,可能短時間內可以賺比較多錢;夢想就是你繼續堅持下去,也不一定能打出什麼。」面對這樣的困境,家人再次成為他最強大的後盾,鼓勵他「反正就是去拚」,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支持他。正是這種無條件的支持,讓楊博涵有勇氣繼續追逐夢想,而不是選擇看似更安穩的道路。
當被問及羽球對他的意義時,楊博涵提到了幾個層面。首先是家人的期許,每當他取得好成績時,家人同感驕傲總讓他有滿足感。其次,隨著開始參加國際賽事並獲得獎金,提升生活品質也成為他的動力之一。
但當追問到最核心的意義時,楊博涵一時語塞,「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彙去解釋這個東西。」這種難以言表的感受,或許正是「熱愛」的最好證明。羽球對他來說不僅是一項運動,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他表達自我、獲得成就感的方式。「總是要被稱讚,才會覺得自己是很棒的。」這句話道出了許多運動員的心聲,也反映了楊博涵對於外界認可的渴望。在競技場上的每一次勝利,都是對自己價值的肯定。
映照人心的刺青
楊博涵身上有著大面積的刺青,總讓初次遇到他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乍看狂放不羈,細看卻藏著爸媽結婚照,以及哥哥幼時的照片,甚至是初次養的毛孩。這些圖案,像是他的護身符,時刻提醒著他的初心與信念,不只是裝飾,更承載著深刻個人意義。「我希望把家人帶在身上」,在競技生涯中經歷的挫折和不被看好,以及家人所承受的壓力,都化為了他皮膚上的印記。
刺青除了承載對於家人的愛,楊博涵更有自己獨特詮釋,「我的概念其實就是人心。人心總有自己比較黑暗的一面。我覺得人就是非黑即白。」這反映了他在羽球生涯中形成的性格和心態,也是他面對世界的方式,坦然接受自己的黑暗面,並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對於一路支持自己的家人、朋友與粉絲,楊博涵充滿感激之情。「非常謝謝他們一直都在關注我、支持我。我不會讓他們失望,我一定會盡力。當別人先對我好的時候,我會加倍還給他。」除了在賽場上爭取好成績外,他還計劃多拍一些羽球相關的影片,分享羽球知識,「希望能展現運動員不一樣的面向」。這種回饋粉絲的方式,不僅能夠傳遞羽球技巧,也能讓更多人了解運動員在競技之外的生活和思考,拉近與粉絲之間的距離。
隨著年齡增長,楊博涵也開始思考退役後的生活。許多運動員在退役後難以適應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常選擇留在熟悉的體育圈內,不過楊博涵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與哥哥一起經營重機店,完全脫離羽球界。
「我給自己的方向就是從國手退休之後,會完全離開羽球界。」這個決定或許會讓許多羽球迷感到意外,但對楊博涵來說,這是他希望「讓自己的成就停在那邊,然後直接換到另一個行業。」的選擇。「我們重機店也開了快四年,也算有一席之地了。」,憑藉著一路以來的執著與拚勁,楊博涵相信自己能夠在羽球之外的領域同樣取得成功。從徬徨猶豫到堅定前行,從專注競技到規劃未來,正如楊博涵想對粉絲所說的,希望透過他能讓更多人了解到運動員的全面人生。
採訪撰文/Boba Tseng
攝影/Answer
造型/Wayne Wu
化妝/Chuan Shih
髮型/Veson 影音企劃執行/Nora Liu、Jaso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