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兩位勞力士ROLEX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 Laureate)得主荷西‧馬斯奧‧艾爾斯(José Márcio Ayres)、米歇爾・安德烈(Michel André)的貢獻,巴西亞馬遜的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成為全球生物聲學技術應用的前沿地,這段橫跨數十年的保育傳奇故事,不僅展示了創新與合作的力量,更激勵我們攜手為地球的美好未來一同努力。
1976年創立的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藉以表揚大獎得主的不懈努力,持續鼓舞和支持引領地球進步和守護環境的傑出人士。像是2002年雄才偉略大獎的五位大獎得主包括兩名環保守護者,即巴西靈長類動物學家、保育者兼巴西亞馬遜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創辦人荷西.馬斯奧.艾爾斯以及發明水底裝置可以辨認鯨魚的聲音,並提醒附近的船隻避免與鯨魚碰撞的法國生物聲學家米歇爾.安德烈。
艾爾斯在1996年成功建立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並於2002年計劃擴展至鄰近的阿瑪納保護區(Amanã Reserve),成立當時全球最大規模不間斷的雨林保護區。可惜的是隔年,艾爾斯便與世長辭,但馬米拉瓦的保育模式已推廣至世界各地,影響深遠。一支優秀專業團隊傳承其保育精神,繼續進行管理及保護工作。馬米拉瓦研究所(Mamirauá Institute)現任科學總監埃米利亞諾.埃斯特思.拉馬略(Emiliano Esterci Ramalho)起初只是一名見習研究員,至今已在保護區生活工作二十年。馬米拉瓦研究所是艾爾斯於1999年成立的社會組織,旨在開展研究,並支持亞馬遜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可持續運用。
在艾爾斯離世十年後,米歇爾.安德烈因緣際會地來到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驚歎於繁茂的雨林景觀、出色的保育成效以及保護區與社區合作模式的成就。他很快意識到,馬米拉瓦保護區的創辦人正是十年前同為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的艾爾斯。於是安德烈決定發揮聲學所長,運用專業知識支持馬米拉瓦保護區的大型計劃,於是著手和拉馬略合作。安德烈致力於推動生物聲學研究的發展,希望運用聲音監測並保護生物多樣性,修復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如他所說,對聲音的感知也許是所有生物唯一共有的感官體驗。
雖然遙感衛星和飛機等傳統勘測工具可以繪製樹冠圖,但靈敏度不佳,無法準確反映地面的真實情況,因此,安德烈及拉馬略於2016 年發起「天道計劃」(Project Providence)。該計劃應用生物聲學技術監測亞馬遜流域的生物多樣性狀況,為研究者提供新視角,近距離觀察雨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便深入分析,為保育策略提供依據。
於是他們在整個補護區安裝了22部名為「節點」的聲波感應器,可記錄一系列波長,辨別數公里以外的聲音,並留存錄影。每年,團隊都會從森林深處的樹梢位置取回節點,在定製河船上的流動實驗室對其進行保養及分析。根據感應器收集的資訊,可繪製出有關生物多樣性及棲息地的多層「聲音地圖」,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生物聲學數據庫。未來,安德烈及拉馬略還希望將「天道計劃」推廣至整個亞馬遜流域,替未來世代保留更多的聲音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