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霈瑜/奧克蘭 古怪幽默與超Chill生活儀式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interest
攝影/HUNGYI HSIEH 圖片提供/李霈瑜

我大班畢業,大概六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去了紐西蘭的奧克蘭,一直待到十二歲才又搬回台灣,可以說我整個小學都在那邊度過。

為什麼是奧克蘭?因為我爸爸是飛行員的關係,他覺得培養國際觀很重要。那時很多人會選擇澳洲或美國,爸爸覺得若要兼具環境的單純度與小孩語言能力的培養,加上我媽媽也是從小在美國長大,搬到紐西蘭不需要適應全新語言。在各種條件考量下,紐西蘭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搬去紐西蘭,很奇怪的是在某天放學後,媽媽幫我們打扮換裝,我就跟姊姊上了車。我問他們要去哪裡,他們只說:「你猜?我們要去坐飛機。」完全沒有幫我們打預防針或做心理準備,我們就這樣到了紐西蘭。長大以後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個作法好像沒有很好啦,有點像被拐騙到了異國。不過因為之前已經去短暫旅遊一次,對這國家非常喜歡,我記憶最深的是飯店裡有水床,我和姊姊在上面跑啊跳啊,玩到開心到不行,因為水床讓我認可了這個國家。

雖然媽媽在美國長大,但並沒刻意訓練我的英文,她說:「你只要當時準備好三個英文單字:Yes、No、Toilet,就可以去上學了。」其實我是個很膽小的小孩,且很愛哭,所以一開始我每天都不想上學,我姊則是相反,每天超期待去學校交朋友。

基本上,在紐西蘭上學就是被集中管理地玩耍,他們教育理念就是要小孩在該玩時好好玩。每天我背包裡連一枝筆都沒有,只有一盒午餐,裡頭可能是三明治、零食水果之類,筆呢,反正去學校跟人家借就好。所以我媽常笑我每天都不知道在幹嘛。

因為我很喜歡動物,而紐西蘭最多的就是牛和羊,像我們學校後面大草原就很多,我可以任意摸牠們,就覺得簡直美夢成真。午餐時大家會捧著自己的餐盒,像野餐一樣跑到那片草地上跟人家約吃。

不過因為這是真正的駐點生活,當然也有遇到衝擊和挫折,最明顯的就是種族歧視吧。有些老師會對亞裔同學更嚴苛、更不友善,小孩其實也會,可以稱之為排擠吧。好比他們會嘲笑我們的文化,笑我們中午吃炒麵、炒飯「好噁心喔」,或是把我的午餐偷偷倒進馬桶沖掉。當時在地的華人不多,我和媽媽必須要開很久的車才到得了華人超市。是到後來韓國移民變多了,亞洲超市才普及起來。

當時我有個很好的朋友叫Amy,個子很小,但會抓著我去對付欺負我的男生。她的報復方法,就是拿很多衛生紙把它弄溼,然後用濕爛的衛生紙去丟對方。現在想起來有點幼稚,但又有義氣,很可愛。

其實後來我長大後發現當地的毛利人也蠻辛苦,屬於相對弱勢。我有好幾個毛利同學也是在畢業後拼沒多久,就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舉槍自盡。大家聽到這消息都很震驚,以前我們是夜不閉戶的,他們哪來的槍?可以說我在六、七歲時就看到一個社會裡族群的多元性,與他們遭遇的差別待遇。

到了第三年我更融合校園生活,也比較敢去參加很多活動,例如校慶。那時辣妹合唱團最紅,在園遊會的時候,我就被同學拉去大廣場跳辣妹的舞。其實我小時候很內向,從來不會主動說要表演,直到這一刻我終於有「身為一個外來者被接納」的感覺,那種榮幸的心情一直都在,實在太開心了,我現在都還記得怎麼跳那舞步。

像我這樣內向的個性,如果沒有像這樣被打開某個關鍵,它很可能會延續到長大,變成喜歡待在舒適圈,甚至微微社恐。我覺得如果我沒去奧克蘭,很可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在演藝圈裡主持、演戲。

後來我爸覺得紐西蘭太安逸,加上我語文能力已經穩固,還是回台灣增加競爭力比較好,就把我們帶回台灣讀國中,沒想到這才是我經歷真正文化衝擊的開始,有體罰、有課業壓力、要打飯,沒想到我到了十二歲,對於重新適應環境還是會害怕。因為那時我的臉比較圓一點,一開始也會被笑說是「紐西蘭回來的豬」。

其實我也有十幾年沒回紐西蘭了,並沒有更新到它最近的樣子,但我非常懷念它。以前我們家的大人都會開玩笑說:「紐西蘭人真的很閒,閒到去幫路邊的葉子打蠟。」不僅晚上不鎖門,貓咪也是自由放養。但聽說現在治安不好,闖空門、偷東西已是家常便飯。一個進步城市開有的問題,奧克蘭也開始經歷了。但在過去,紐西蘭人總是拒絕高度發展,想要力保純樸緩慢的步調,但現在全球化的關係,他們也加入了發展的洪流。

如今想起奧克蘭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我還經常會上 Google Map 找我們以前住的家。像我媽以前是社區知名的超級綠手指,她成功把花園改造成漂亮的玫瑰園,所以我看新屋主把我們家變成怎樣。說起來,還是有很多想念跟情感寄託。我常跟媽說:「不然我們回去看看。」她總是說:「好啊,我們回去。」但又會補一句:「可是回去要幹嘛?」

其實在奧克蘭六年的生活,就是生活。因為爸爸經常到處飛的關係,媽媽要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很辛苦,她很堅強地撐起我們的日常,所以我們不常出去玩,很少滑雪也不曾露營,沒有深入體驗當地的戶外生活。

若要說紐西蘭人的特質,他們有專屬的幽默感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像澳洲的幽默感帶著侵略性,紐西蘭則是很懂自我調侃,又相對Chill一點。那種Chill感是發自內心,然後延伸到所有周邊事物。你去仔細看他們路邊的廣告看本或零食上的圖樣跟笑話,都很幽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個紐西蘭爸爸Rob Kenney的Youtube頻道How to Dad,用奇怪的紐式幽默教大家怎麼帶小孩。

他們還有個比賽,是比賽看誰把橡膠長靴(Gum Boots)丟得遠,講起來超級無聊但他們都能玩得很快樂,他們就是這麼坦然的民族。

這些特質其實都在那六年內化到我心中,只是晚一點才顯現出來。畢竟我剛進這圈子,開始要衝刺事業時,不容易展現這一面。但到了現在這階段,懂得慢慢放下一切,才會沒事想到:「原來以前紐西蘭鄰居為什麼沒事會開著家裡的船出海航行個兩天,週日晚上再回家,是因為他們很重視生活的儀式感。」

若把紐西蘭擬人化,他(在我想像中是男生)應該有著一頭爆炸卷髮,穿著綠色鬆鬆舊舊的T恤,下身穿著短褲,短褲一定到膝蓋長度。他教會我「好好生活」是什麼感覺──把該做的飯做好,放慢腳步,不要太焦慮,好好感謝身邊的植物,這些都是很日常的東西,卻都很重要。

李霈瑜(大霈)

19歲以廣告模特兒入行,之後轉戰活動與節目主持,以潛水行腳節目《水下三十米》獲得金鐘最佳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並以電影《消失的情人節》獲得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推薦奧克蘭地點

◎Victoria Road週日跳蚤市場:早上四點就要standby!歐洲古董在這邊挖到翻掉

◎Campbells Bay:一定要去海邊,有些礁岩地在退潮時有很多潮池,可以帶小朋友觀賞潮汐生物很不錯

◎⁠冰淇淋:必吃!只要紐西蘭做的都一律好吃,肉派(mince pie)也一定要吃爆!

◎Hobsonville Primary School:可以去造訪一下我的母校和那片大草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