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范承宗
在2012年學生時代第一次去巴黎之前,我對這個城市的認識都來自影視作品,《午夜巴黎》、《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新橋戀人》等,對它的幻想就是甜點好吃,每個人都很鬆弛。
我這個人的價值觀,就是講求凡事精準執行,例如與人約會必會準時,給出的承諾必然會實現。但是在這些影視作品裡看到的巴黎,呈現出來的卻是鬆散卻美好的生活態度。再加上偶爾看到網路上的旅遊分享文,聊到遭遇當地各種罷工,甚至被搶,內心又難免有種難以明說的擔憂,覺得被「不理性又不精準的神祕力量驅動著」的巴黎,真是個危險又有魅力的城市。
在荷蘭當交換學生時,我第一次去巴黎,看到各種美麗的視覺元素充斥在他們生活各處,突然有種「抵達某種文化源頭」的感覺。那衝擊太大了,記得那時我們是一群人一起旅行,但在離開巴黎的飛機上,大家都陷入了靜默,因為這一趟得到過多的訊息量,還有各種價值觀的挑戰,就覺得:「我需要花兩個月好好想一下。」
那就像原本一杯水,突然被加入了酒精啊、茶啊、糖啊各種元素,然後被許多人瘋狂搖晃,我已經完全沒辦法理解自己在感受什麼,在幹嘛了,只想讓它好好靜置下來,好好沈澱,我才能很慢地去喝下它,感受裡面到底加了什麼。
那次我去羅浮宮,對一些作品留下印象,像是自由女神帶領法國人民前進的畫作《自由領導人民》(Liberty the People),還有月亮女神阿提米絲(Artemis)雕像,但當下並沒好好去看說明牌。離開巴黎後,這些旅途中的東西會不時浮現腦海,讓我開始上網搜尋相關背後的知識與故事,並且對它更加著迷。
這就是巴黎的續航力,說是後座力也可以。離開之後為期好幾個月的時間,我都還在捕捉巴黎相關的一切。
因為這樣,開啟了我之後不斷往返巴黎的過程──為了想再看清楚,上一趟旅行的那些遺珠。
回台灣後,我就辦休學了,並在服替代役期間得到一個出國的機會,去曼谷參加W Hotel舉辦的亞洲十五位獨立新銳設計師展。那次展覽我跟野馬一樣在曼谷到處玩了五天,最後一天回來收拾攤位時,一對法國夫妻跑來找我,告訴我:「我們很喜歡你的作品,想要認識你。」
Bertrand和Thuy這對夫婦是漆器創作師,他們特別喜歡透過工藝作品來認識年輕設計師,於是對我展開一連串的發問:「你什麼時候開始做這個的?你的東西在哪裡賣?」我當時才開始做作品,不懂得怎麼做生意,也不太會自我推銷,但他們卻覺得:「你很有才華,什麼都不懂也沒關係,就是要保持這樣的純粹,不要讓它影響到你的創作。」
我們的友情就這樣展開,回到各自的國家後我們依舊保持聯繫。他們幫我拓展藝術圈的人脈,我則帶著訪台的他們,參觀迪化街、鹿港線香工坊,或是哪裡的造紙師傅,多是跟古老工藝有關。
可以說對古老工藝的熱愛,把我們三人、巴黎、台灣全部串在一起。後來我再到巴黎,必定會去Bertrand和Thuy家吃飯,老先生也會騎著BMW重機帶我去各處遊歷,不得不說,這瞬間讓巴黎的「體感地理幅員」變得很小,我不必再耗上二十分鐘搭地鐵去一個地方,機車只要五、六分鐘就到了,還可以避開塞車。
另外,也可以說我在巴黎這個產地,直接與居住其上的人進行價值觀的交流。身為亞洲人,我們較少被鼓勵直接表達自己的好惡和意見,或是選擇調整自己的態度,但Bertrand給我的感覺是:「每個人的意見都很珍貴,都是值得存在且美好的。」主觀,也可以是很好的事。
Bertrand常帶我去一般遊客較少造訪的景點,像是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它不似羅浮宮或奧賽美術館有名,也沒常出現在旅遊書上,但這樣反而可以減少排隊的時間。這個博物館展示著共有三千六百件來自大洋、亞、非、美洲的藝術文物,是傳統工藝、原民文化和各種器物的薈萃之地。我第一次去時真的被嚇傻,因為完全超出我的知識的舒適範圍裡,直接衝破我的想像。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我看到法國如何去展示這些從世界各地蒐集來的東西。我記得當時看到一個刺青的展覽,讓我覺得:「哇,原來法國的精準是這個樣子。」他們願意花大把的時間,去挖掘一個議題,接著去蒐集作品、處理論述,補齊專家的意見,最後把這些知識用有趣的方式傳達給大人小孩看,呈現整個展覽的深度和厚度。而這些資訊的豐富程度,是可以出一本厚厚的書。
而這個展館本身是很酷的建築物,內部空間是巨大的長條狀,裡頭燈光昏暗卻非常專業,像是把歷史與文化在這裡匯流。什麼千奇百怪的材料、色彩都被建構在一起,帶給我高度刺激和衝擊,以至於後來我每次來巴黎,必定會留個半天一天來這裡拍照、做筆記,讓自己跟這些物件產生連結,然後帶著滿足的心靈離開。
因此,Bertrand本身就是個巴黎知識的濃縮體,哪怕我人不在巴黎,只要他出現在我身邊,或和他交談,就能讓我親炙巴黎的靈魂,也讓我得到奇怪的巴黎冷知識。像是他也帶我去他以前主修建築的巴黎美院,介紹以前的學生不靠電腦是怎麼用傳統工具繪圖,還告訴我這裡以前有一個「羅馬獎」(Prix de Rome),是1663年路易十四創辦的競賽,有建築、繪畫、雕塑等類別,參賽者必須在裡頭閉關七十二天把作品完成,最後得主可以得到一到五年的獎學金,並到義大利的法國羅馬學院學習。
因為Bertrand的關係,現在我看巴黎可謂戴上了愛之濾鏡了。當然,巴黎還是瘋狂塞車、隨時罷工,也有治安的問題,經常會打亂你的心。但回過頭來看,這些混亂曖昧的部份,打從一開始巴黎就有的,它一直沒變。
若把巴黎比喻成人,他很迷人又有才華,個性鮮明,但是他從來沒要討好你。跟他約會,他會遲到,有時甚至就不想來了,你得常等他。等待也許值得,也許不會,但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你也不會希望你此生從來沒遇過他,只是偶爾被他氣個半死,但又暗暗覺得,人生有他這傢伙在,的確是蠻有意思的。
他很愛自己的歷史,從來沒想要成為誰。我認識巴黎這個很酷的朋友以後,開始會想,如果今天這事情,換成他會怎麼做?他帶給我很多勇氣,提高了我創作的冒險度,讓我不怕搞砸,不必怕誰會不喜歡。
看到巴黎對工藝與歷史的重視,也讓我身為台灣人對自己的文化更有信心。現在我們在做的事,十幾年前被認為是沒用的,但所有的作品其實都來自古老的手工文化。我去找老師傅學習作竹製的蒸籠、桌椅,然後以此為靈感做出更精采的作品,再看回去我在巴黎經歷的一切,會知道我可以把創作這件事當做一輩子的功課與工作,這是可以的,因為在巴黎,到處都是時間跟歷史的美好價值展現。
范承宗
考工記工作室主理人
2015年成立考工記工作室,畢業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擅長於竹編工藝、傳統工藝、裝置藝術、雕塑、產品設計與策展。其創作擅長結合竹編傳統工藝手法製作出各式裝置藝術品,展覽從臺灣各地延伸至國外。
推薦巴黎地點
◎Guimet Musuem,世界最大亞洲文化博物館
◎Cartier當代藝術基金會:每次多是一位藝術家個展
◎sunrise Sunset Jazz Club:每晚有爵士音樂現場演出,適合好好坐下喝酒聽歌
◎Auberge Nicolas Flamel:好吃法餐,也是巴黎最老的房屋
◎Design & Nature Paris:電影感滿滿的超美標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