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Su/我的作品都在旅館房間裡寫成,寫作的時候,我是另一個人設。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interest

文/Wayne Wu  攝影/quencyyen

當我們看到一篇天馬行空的故事、拍案叫絕的文章,或是一段發人深省的金句時,都會忍不住好奇作者究竟經歷了什麼?處在什麼樣的時空?受到什麼激發,才足以寫下這些讓人感動、省察、荒誕與驚奇的篇章。

著有《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愛》、《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如今推出最新一本真誠面對自己的自白書《我也曾想過,殺了過去的自己。》的Peter Su,曾創作無數撫慰人心或當頭棒喝的金句,這些都是他生活體驗的萃取與提煉。都說作家的寫作空間神聖而私密,那麼Peter Su是在什麼樣的空間裡,提煉出一句句Peter Su式的人生金句宇宙?

「我創作第一本書的時候,在廣告公司當設計師,要照顧家人,因此要等爸爸入睡之後,我才在房間寫書。爸爸生病之後,即使醒著,我還是得時時保持警戒。」後來,到外地宣傳和演講的機會多了,某次住進一家不錯的飯店,「房間隔音非常好,一走進去就聽到空間的鳴聲,我突然覺得好紓壓,整個人頓時好多想法,幾天內寫完第三本書,自此發現原來飯店房間是我最好的寫作場所。」不止於此,他還會將交響樂開到最大聲。「而且是那種電影中交戰最激烈時播放的背景交響樂,對比於房間裡的寧靜反差,聆聽的當下,我的內心反而可以獲得平靜。」他的最新作品就是去年在防疫旅館隔離時的10天內創作出來的。「關在一個窄小的空間讓我感到安心,不用擔心外界,只要在乎自己的內心世界即可。」

只是關在飯店房間裡,Peter Su如何讓靈感源源不絕地湧入?他說這得看有沒有想起生活中的某部分。他有幾個系統性捕捉靈感的方式,「第一個是旅行,在陌生的地方,感官會被放大,對周遭變得比較敏感,可促進大腦的運作。我會在房間裡翻閱照片,不論是電腦或手機裡的,它會讓我想起當時的點點滴滴。大腦能記取的記憶大概就是近兩個月的事情,很多小事都會淡忘。我的創作多數是自己與朋友在生活中經歷的事件,透過這些紀錄來回想當時狀況。」照片像一張張記憶卡或電影分鏡,翻到的時候,他便立即打電話跟所有影中人「考察」當時的細節,生怕記憶遭到修改,他笑說每次關在飯店寫作時,也是不分晝夜打電話騷擾朋友們的時刻。「寫作者的靈感並非憑空而來,不管虛構或真實的,都是基於生活經驗而延伸,透過系統化模板產生故事的型態,這是我寫作這7年來的感想。」

「我在旅行時完全不設限,尤其對沒做過的事情都躍躍欲試。」空間的轉換有時候有助於創作,但有時候只會讓度假的心情放飛。Peter Su也曾經浪漫地想像到國外「閉關」寫書,某一次住在日本鄉下田中央的獨棟民宿,以為靈感在此可以盡情迸發,下筆如有神助,沒想到抵達的時候,房子正在施工,他半夜到達,又暗又冷,屋主遠在國外。夜半時分,古老的大鐘用陰森的日語報時,窗外充滿各種怪異聲響,他根本無法書寫。在台北的時候,他定點移動,固定又規律,只要有個不受他人打擾,也不會打擾到他人的獨立空間,反而適合創作。「我很容易分心,在咖啡廳會忍不住聽隔壁桌的人說話。我向來喜歡觀察,愛幫路人編劇。」這看似有點變態的偷窺行為,卻默默地成為他創作時,描述某些情境可參考的依據。

作家的創作過程經常要挖掘內心深處,彷彿進入一個手術室,有時候要掏心掏肺,有時候遍體麟傷,才足以化為觸動人心的傳世金句。「當我寫作時,不想讓任何人接近,以免影響我挖掘內在的深度,只有關在飯店房間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創作的時候,我是另一個人。當我面對自己的內心和文字時,會變得很敏感,不太希望有人進入這個私領域,彷彿我是赤裸的,或是肆無忌憚展現內心的黑暗面,對外只能透過電話聯絡。」在這個名為My Space的自剖室中,Peter Su變得易怒,不耐煩,情緒很多,一下子亢奮,一下子沮喪,內心小劇場輪番上演各種劇情,但也只有在這時候,他想發洩就發洩。「創作時,我正在梳理我的情緒,比較不穩定,一旦作品完成,經過梳理之後,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我才願意展現出來,這是經過自我選擇的。」

以前只要寫完一部作品,Peter Su便覺得自己被掏空了,但寫完這本《我也曾想過,殺了過去的自己。》之後,他反而覺得一切圓滿了。「尤其是經歷了一些不愉快的經驗之後,慢慢爬梳心裡那些害怕被人知道的脆弱感受,突然感覺自己被解放了。」當然,也有因情緒太滿、以致無法進入My Space的時候,這發生在他寫作之初,當父親突然中風,生活起了大變化,只能動手的父親竟在紙上不斷重複書寫著Peter Su的名字時,他當下無法創作,只能等到情緒平復,將隱藏得更深的情緒慢慢挖出來。「人生就是建立在痛苦之上,悲傷是我、也是每個人的快樂泉源:快樂的時刻總是淺淺的,悲傷的事卻難以忘懷,且鉅細靡遺,但這也是我的養分,否則無法創作。」

對Peter Su來說,時間裡也有空間感:那關乎他創作的初衷及身分認同。16歲的某個暑假,他從台東搬到台北念書,一方面渴望離開家鄉,對大都市充滿期待,又害怕受傷害,擔心格格不入。每一次書寫,他都不禁回到當年那個心理狀態。「我盡可能讓自己維持在這個心境,記得『你是誰』。」Peter Su的My Space空間也常回到時間流,他的連結經常與「生活感」有關,讓他想像自己在此地生活的樣貌,尤其是回到家鄉台東,或是他情有獨鍾的東京,Peter Su的My Space,可以空曠、也可以擁擠,就像生活中的痛苦與快樂並陳著。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