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吃GoOD飯——Coast以及我的泰國記憶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interest

撰文/M.T. Shih

幾年前《style master》曾經這樣形容Fine Dining,「Fine Dinning 就是一個CP值很低但爽度很高的餐飲形式。」我看完之後笑到不行,因為實在是太精闢了,身為中年大叔的我,剛好活在一個餐飲界劇烈變化的年代,現代所謂的廚藝似乎喜歡積極地把食物原型破壞,利用很多科學怪人的思維,將簡單的食物加以複雜化,然後再套上許多故事來解釋他們烹調食物的概念,讓吃變成一件燒腦的事。我總以為很難進入Fine Dining的境界,但這個想法卻被Coast打破了,它成為最近我最喜歡的餐廳之一。

這幾年已經不再追逐新餐廳的我,因為生日聚會踏進Coast,原本也抱著就是吃完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的結局來這,但利用西餐手法、泰式香料結合當地海鮮的餐廳主軸,似乎打破我對Fine Dining的刻板印象。

吃完之後科普一下,大概發現了我會喜歡這餐廳的原因。Coast是MUME主廚林泉跟泰國廚藝大師Ian Kittichai合作的餐廳,Ian在曼谷的餐廳 Issya Siamese Club是當地我最愛的餐廳之一,這兩間餐廳有個特別的共通點,就是菜色兼顧了好看跟好吃,這兩樣對我來說不太容易融合的特色。

走進Coast,空間算是極度迷你,桌數不多,坐在吧檯是個有趣的體驗,因為你可以盯著Open Kitchen裡面的廚師,看著他們做菜。說實在的,現代廚師尤其是Fine Dining的廚師,你似乎很難看到他們在「煮」東西,反而比較常看到他們在拼裝食物。但Coast的廚房除了大量的拼裝食物之外,在角落有一個像是你在街邊可以看到燒烤食物的炭爐,時常激烈地冒出火光;用火煮出來的東西,這就是跟把食物裝在一個塑膠袋,然後丟到水裡面加熱,或是灌入氮氣之類的烹調方式有所不同,只要有火烹調出來的食物就是讓人開心。

Coast的餐點之所以能吸引我,應該跟我深愛著泰國脫不了關係。我認為泰國菜是個需要極高藝術烹調技巧才能做好的菜,因為香料的各種組合,吃起來就是讓人愉悅,有酸有辣的特色,很難讓人不胃口大開。泰國菜大概是除了日本菜之外最適合演變成Fine Dining風格的菜系,不管是色澤或是風味,甚至冷熱菜的比例,都能簡單創造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擺盤及牽引味蕾的懷念。

Coast很棒的地方是,這裡每一季都會推出新的菜單,本季的菜單從鰹魚跟棕櫚糖製成的開胃小點起飛,第一道菜就南洋味十足,輕快的帶入餐廳的主題,章魚跟義式香草調味讓這趟旅程微微離開泰國,反而覺得自己到了希臘或是義大利。值得一提的酸種布里歐麵包搭配泰式奶油,讓麵包本身的香氣跟泰式奶油一爭高下,也把味蕾帶到歐洲跟亞洲的平衡。咖哩蟹肉的Ricotta義大利餃子,再度將西方跟東方完美融合,最讓我喜歡的就是冬蔭功蝦湯,似乎讓我再度回到泰國海邊。幾乎每季都存在的泰式奶茶這道甜點,肯定是食客或是相機先食人士的最佳句號,略甜的口味,把泰式奶茶結成冰的手法,配上從手標茶葉罐取出的奶茶跟珍珠,就算很甜、過甜,也會不顧一切的把它吃下去。

看到最後一道菜,我突然想到曾經很常旅行泰國的我,每次飛機下降到曼谷蘇凡那普機場之後,我一定會去買上一杯手標泰式奶茶,大喝一杯之後才開始我的旅程,記得若是哪天又可以出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出關後向右轉,走到底靠近國內線的閘口的那間手標奶茶店。這檔事兒,便是我今年全新祈求的新希望了。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