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專欄】許願池的濕口袋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怎麼也沒想到新冠肺炎幾乎使喧囂的義大利突然間平靜,靜得不像義大利。封城與封國,出外旅行變成「未來」的願望,我也只有打消去走西班牙北部朝聖之路的計畫。

這時候去哪裡都不適合,可是我沒忘記那枚銅枚,扔進羅馬許願池的歐元銅板。

到羅馬一定得去的地方有很多,像是梵蒂岡、圓形競技場、義大利披薩和麵館,不過最最重要的當數許願池,它在萬神殿附近,最初是文藝復興後期著名雕塑家貝尼尼設計的,一六二九年的教宗覺得這個水池太平凡,便要貝尼尼重新設計,不久這位教宗死了,計畫跟著停擺,直到一七三二年,此時的教宗重拾舊案,找了薩維(Nicola Salvi)來負責,據說他的設計圖參考了貝尼尼的前作,其實羅馬根本到處都見得到貝尼尼的影子。

池子中央是海神普塞頓,他好色,也愛搞地震,古希臘的水手為了討他老人家歡心,經常將活馬扔進海裡去獻祭,因此許願池的海神旁有兩匹馬,一匹很暴燥,代表海的凶險;另一匹則很溫馴,代表海的平靜。由於全採巴洛克式的華麗雕塑,走進小巷尋找許願池時,先聽到水聲,接著抬起頭見到壯觀的池子,景觀為之丕變。

也不知道誰在什麼時候喊出「扔個銅牌進去,就會再回羅馬」,這絕對是史上最佳的宣傳之一,因為真的每個到羅馬的人都非得去扔枚銅板不可。小時候有部電影叫《水池裡的三枚銅板》(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在一九五四年獲奧斯卡最佳攝影和最佳原著音樂獎,演的是三個美國女子在羅馬發生的愛情故事,可能就是這部電影造就了全民扔銅板運動。

每次在羅馬,我都會好奇的坐在池子邊看遊客們爭論怎麼扔才對,例如一般都是說要背對著水池把銅板扔進去,也有人要求得更精準,得用右手將銅板扔過左肩的掉入池子,上述那部電影走紅後,新的說法是,第一枚銅板會使你重回羅馬,第二枚銅板會使你陷入愛河。要是你夠勇,而且身上有不少銅板,那麼你扔進第三枚就會讓你順利的結婚,但切記,如果你已婚,第三枚銅板會帶給你離婚。哈,差點忘記義大利是天主教國家。

怎麼扔不重要,這是旅遊中的一種活動儀式,既然參加,當然得按照儀式去進行,才能得到集體的快樂。

最耐人尋味的是,這麼多年下來,池子內的銅板沒有溢出來,那麼都到哪裡去了呢?義大利朋友路易吉歪頭斜腦的回答我,他說在2002年之前,許願池附近的確有個「濕口袋幫」,到晚上便潛進水池去撈銅板,每個口袋都裝得濕淋淋的,據說發了不少財。當地報紙覺得這樣的行為如同盜竊,社會壓力使警察從此之後開始巡邏,嚴格取締「濕口袋幫」。

現在每天晚上會有人來清理池子內的銅板,錢都匯集做為紅十字會和提供窮苦市民食物之用,一天可以撈出三、五千歐元,真是樁好生意。

扔錢拍照之餘,能感覺自己在做慈善事業,心靈終於得到平衡。於是我每回必扔錢,記得上回扔是兩年前,沒想到一下子羅馬變得遙不可及。

想到羅馬的館子,想到鑽在小巷子裡的樂趣,想到擁擠的公車,想到捧著杯酒坐在街旁。旅行拉近彼此的距離,希望疾病不要使人類變得生疏、畏懼與仇恨。

樂觀點,還好上回扔了銅板,表示我一定會再去羅馬。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stylemaster第60期】

購買方式:實體通路誠品、金石堂、網路博客來皆可購買。

Author

  • 現為自由作家。輔大日文系畢業,曾任時報周刊兼總編輯,筆觸與題材多變,除了自身創作之外,也與妻子前知名主播趙薇合著多本遊記。以豐富的經歷及大叔的犀利,笑看人生百態。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