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中午到了顏伯駿的工作室,開門迎接我們的是他的助理,「小光(顏伯駿)去市場買花」,聽起來覺得有趣。一進門沒有太多的擺設,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簡約的大理石桌,整個空間是單純的白色調,「可能會有很多看不懂的擺設、裝飾品吧…」這是我對設計師工作室的想像,但顏伯駿的工作室雖然簡單,卻可以感受到滿滿的「人味」。
被譽為「從地表迅速崛起的設計新星」,顏伯駿2017年首度接下金曲獎的視覺設計統籌,當初從資深音樂製作人陳鎮川口中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先深呼吸,過沒幾秒後,斬釘截鐵地說「我準備好了!」這樣的自信或許源自於喜歡接受挑戰的性格。而其實顏伯駿與金曲獎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4年,金曲25入圍影片就是他設計的,再往回推,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接案,至今已經10幾年了,蔡依林、林俊傑等大咖專輯設計都曾出自他手。
回到工作室,顏伯駿一邊整理花器一邊和我們閒聊,和第一次拍攝時被攝影機圍繞,這次他自在許多,穩重的感覺沒變,但多了開朗、俏皮的那一面。對於所有新的人事物都充滿好奇、熱情,當編輯問了一個問題後,他絕對會丟出另一個問題來反問,這是他了解新朋友的方式,然後抱著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延伸出第二個、第三個問題……。
對顏伯駿來說,在設計領域最開心也是最好玩的,莫過於可以接觸到不同環境的人事物,面對客戶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模式,比起客戶的需求、想達到什麼效果,他更在意的是個產業的現況及困境。
現在看似如魚得水,顏伯駿也曾經歷低潮,創業初期總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找不到和客戶溝通的方式,加上沒日沒夜的工作,不斷地賺錢但很累,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沒有目標,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才意識到在工作及生活已經失衡,以前覺得工作之外的事情就是浪費時間,後來,把工作室獨立出來,才稍微有喘息的空間。顏伯駿認為自己「沒有工作的觀念」,只要安排好想做什麼就去做,而且要做好,要認真投入成為執行者很難,唯有把工作當遊戲,才有熱情、才會好玩,也才能維持下去。
顏伯駿認為,「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在針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時,其實就是在做功課,會不會成功在過程中就略知一二,而他也懂得「因材施教」。採訪當天恰巧遇到工作室第一次舉辦的讀書會,他會給每個新人不同的功課,透過分享、討論去了解設計的意義與本質。一邊用餐一邊聊天,氣氛相當融洽輕鬆,就像是大學教授和學生們在討論一個議題,沒有老闆的範兒,那種不可親近、霸氣外露到讓人屏氣凝神的感覺,在顏伯駿身上完全看不見。
對於台灣的設計環境,顏伯駿是看好的,他認為台灣一直在進步,也一直在重視這件事情,所有的改變都是緩慢且漸進的,至少它正在進步,我們不像日本有嚴謹的歷史包袱,也不像中國的速食文化,將來台灣說不定會成為風格特殊的島嶼,但改變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
「如果,可以用設計的力量為社會帶來一些漸進式地改變…」這種挑戰的精神,也讓顏伯駿心中有個「聯絡簿計畫」正悄悄滋長。他認為,在台灣的教育中卻乏挑戰和獨立的精神,換句話說,其實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而非永遠都是人家告訴你要做什麼,最好能從國中開始就在教育中做好這塊,雖然是很大的理想,但只要有機會就願意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