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昭文/我喜歡回歸一般人的角色,而不想因為是設計人,就得大量的接收相關事物的窠臼。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穿著皮衣,騎著重機的黃昭文,在金山某處的加油站跟我們碰面,爽朗的招呼和一年多前短暫共事的機緣並無二致。每天都在社群媒體上更新作品的他,笑說畫畫這事已成了習慣,這兩年持續創作,讓他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hjhj

本科是念商業設計的黃昭文,畢業後最早是在出版社做書封設計,當時工作環境、給的待遇都不差,做的又是他有興趣的書封設計,一做就是十一年。「在那邊工作接觸到了很多作者,其中一位就是後來帶我進入雜誌界的黃威融。」15年前轉入雜誌人生涯,一個嶄新而陌生的領域,除了讀者屬性不同,在設計原則上也不太相同;他花了近兩年時間鑽研雜誌設計的Know-How,學習雜誌設計。

「一開始什麼都不懂,還好有威融指點,帶我看了許多以日系為主的雜誌,像是CASA、BRUTUS,或是日版GQ,慢慢入門摸索,慢慢累積。」之後也開始接觸英美系雜誌,不論經典或是出奇路數都看,吸收不同衝擊。那麼自己的風格呢?「畢竟是從日本雜誌開始學習,而且日本人做雜誌設計比較龜毛,或者說是比較體貼、細緻,很講究比例或是題目的節奏或結構,在表現上考慮的多。」現在年輕世代的雜誌不是隨便,但呈現上就比較自由、隨意;黃昭文說,自己還是比較嚴謹的日派,從題目發想開始建立設計架構,講求起承轉合,「當然,也比較花時間。」。

但對於年輕世代的團隊成員,他謙虛地說,自己的方式不是適用每一個人,只是將自己比較擅長的部分,儘量轉換成跟他們可以融合的設計概念,找出基本guideline,提醒他們不要犯某些錯,如此而已。而身兼三本完全不同領域刊物的美術總監,黃昭文自己透過建立起某些法則來快速轉換,「不然我常說一天開完三場會,都要精神分裂了!」每一本的核心精神不同,讀者的面貌也不同,他們想接收的是什麼?這個先掌握住,接著才是編輯技法的展現空間。以各自的美術主編想法為主,以輔助角色去維持風格,抓住大方向不要偏離;遇到卡住的時候,再加入自己的想法去刺激他們。「重要的是,不要變成了做雜誌的公務員。」

hgghgj

每天都用iPad創作的黃昭文,聊起這件事,卻是先推崇Steve Jobs創造出iPad的功勞;他說,進入職場後,這麼多年來做的工作,都是服務讀者、服務他人,但在念設計之前,最喜歡的就是畫畫,現在能有時間做這件事,其實是回到初衷。「一件事只要持續去做,不管好的壞的,都是累積;我不會給自己壓力必須做好這件事,而是這是我喜歡的事,我想完成它。」他說,每天七點半就到公司樓下,在咖啡廳裡拿出iPad可以畫到10點半再進辦公室,用練習的心態去畫,「就算沒有畫出作品,也是讓自己有一段不想公事的時光,好好沈澱。」下班回家的空閒時間,同樣還是在想畫畫這件事,相當紓壓。「每一幅畫不論大或小,其中都有某些點是我喜歡的;可能是創作過程,可能是某一筆畫下去的瞬間,但最後完成時,都是充滿喜悅。」

dg
dg

心目中最推崇的大師,是日本雜誌設計的教父藤本泰,「他或是他的團隊做出的風格,就是我心目中雜誌該有的樣貌。」當年他們所負責設計的日版GQ,用一般雜誌不會運用的手法來處理相較比較硬的人物專訪;極其生活感的表現方式,卻仍然在日式嚴謹的設計脈絡下呈現,讓黃昭文印象深刻。設計圈的事物,不是黃昭文的關注點,「我喜歡回歸一般人的角色,而不想因為是設計人,就得大量的接收相關事物的窠臼;這是一個變遷太快的產業,如果一味求新,那永遠趕不上變遷的腳步。」在他眼裡,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一個部分,把基本功練紮實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有其他領域的應用,再好好做功課即可。

dg
dh

從小就對樂高有無比興趣的黃昭文,認為從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積木單位,能夠建構出超乎想像的模型,相當吸引人,也收藏了許多樂高,從簡單的到複雜都有;也帶著兒子一起研究,「這大概是設計跟我人生關聯最密切的部分了吧!」

Profile 黃昭文

黃昭文,資深平面設計師,巨思文化視覺總監。從書封設計轉入雜誌設計圈,擁有超過20年資歷,曾獲第37屆金鼎獎雜誌類「最佳美術設計獎」。目前每天都在Facebook「黃昭文 JV Huang」專頁上發表以iPad創作的畫作,題材不拘,相當引人入勝。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stylemaster第56期】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pinterest
SEARCH
ABOUT

The Taiwan-based bi-monthly men’s lifestyle magazine featuring high-quality taste.

TOPICS